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术语,制定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本国准则已是大势所趋。这些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交往不断深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也需要适应这样的经济环境,为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易提供便利。财政部门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简称CAS18)发生了较大变化,CAS18首次提出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将时间性差异分为了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使会计-税收差异进一步扩大,并且从利润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那么,不断扩大的会计-税收差异是否具有增量的会计信息含量呢?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是否可以通过会计-税收差异来评价企业价值呢?另外,会计-税收差异部分反映了人为操纵(盈余管理和避税等)引起的操控性会计-税收差异,部分反映了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差异引起的制度性会计-税收差异,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利用会计-税收差异评价企业价值时,何种会计-税收差异影响企业价值(即股票价格)呢?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2009-201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企业(除金融保险业和农林牧渔业外)为研究样本,根据会计-税收差异的性质将其分为操控性会计-税收差异和制度性会计-税收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建立模型估算操控性会计-税收差异,并分离出正常的会计-税收差异(即制度性会计-税收差异)。本文采用价格模型对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会计-税收差异与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且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得出操控性会计-税收差异与股票价格显著负相关,制度性会计-税收差异也与股票价格呈负相关。且发现操控性会计-税收差异的显著性要大于制度性会计-税收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证券市场能够识别企业利用会计-税收差异进行操控的行为,对不同的会计-税收差异进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