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焦虑症与《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情志病的关系,以及“恐”是焦虑症发病的主要情志病因,总结焦虑症的病因病机,以期对今后焦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并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探索焦虑症与《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情志病的关系;探讨恐志作为主要病因引发焦虑症的发病机理。2.临床调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焦虑症患者引发疾病的生活事件和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中医症状、体征等),80例病人来自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门诊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辨证分型,分析焦虑症的病因病机特点。结果:1.理论研究:焦虑症为西医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应属中医情志病范畴,且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惊悸”、“虚烦不寐”、“百合病”、“奔豚气病”和“脏躁”有着密切关系,其临床表现亦有许多相似之处,仲景情志病理论对其辨证论治有指导意义。焦虑症的情志致病因素中,“恐”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恐”多因外界的不良刺激而生,在脏腑精气血亏虚、功能紊乱的基础上,内因外因结合,共同发病。“恐”志致病易影响心神,损伤气机,影响脏腑功能。2.临床研究:本次临床调查的80例焦虑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2.2,年龄均在18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8±14.353岁。文化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退休人员和个体工作者居多,发病季节多在秋季。96.25%的患者存在可能致病的生活事件因素,共计31项。中医症状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项症状依次是:神疲,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乏力,易担忧,失眠,紧张,恐惧(害怕),胆怯易惊,健忘,意志减退,心悸,头晕,性情急躁易怒,腰膝酸软,胸闷,四肢困重,气短,憋气,头痛。每一项症状出现的比例皆在86.25%以上。辨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24例,心脾两虚型22例,肝郁脾虚型9例,肝气郁结型6例,肾精亏虚型6例,心肾不交型6例,肝胃不和型4例,阴虚内热型2例,气滞血瘀型1例。结论:焦虑症与“惊悸”、“虚烦不寐”、“百合病”、“奔豚气病”和“脏躁”等情志病关系密切;“恐”志是诱发焦虑症的主要情志病因;焦虑症的病机主要为心失所养,肝胆气虚,脾失健运,肾精不足。病机特征为本虚为主,虚实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