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寄生虫病是对养羊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之一,羊在感染寄生虫后,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降低了羊的产肉量和产奶量。有的疾病可使怀孕母羊流产或早产,受胎率降低,羔羊成活率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经济价值下降。梨形虫病(泰勒虫病和巴贝斯虫病)是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或者其他细胞内的蜱传性寄生虫病,可导致山羊、绵羊发热、贫血、消瘦、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常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此外,由无该病地区引进的羊对梨形虫极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此,该病也严重阻碍着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地方品种改良工作。据报道,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梨形虫病。从2011年1月到2012年2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对从我国部分地区采集的1043份粪便样品,进行了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期间,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羊梨形虫病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基丁18SrRNA基因的PCR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种系发育分析。1.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山羊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于2011年1月到2012年2月,应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蔗糖溶液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等多种检查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安徽合肥,重庆云阳、青海鄂陵湖、内蒙古呼和浩特等11个县市的1043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采集与检测。结果共检测到球虫、隐孢子虫、贾第虫、阿米巴、鞭虫、细颈线虫、其他线虫、莫尼茨绦虫、矛形双腔吸虫等9种(类)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5.9%。多呈混合感染,最多可同时感染6种,以混合感染2种寄生虫和3种寄生虫居多,感染率分别为30.3%和31.7%。其中球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达到90.8%,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最低,仅为0.67%;不同季节羊贾第虫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夏季感染率(11.1%)高于春季(4.72%)和秋季(5.41%);隐孢子虫感染见于春、秋和冬季,秋季感染率(4.63%)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而且幼龄羊的隐孢子虫感染率(3.77%)高于成年羊感染率(0.16%),舍饲羊群隐孢子虫感染率(1.58%)略高于放牧羊群(1.47%)。结果表明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并携带人兽共患寄生虫,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2.为查明我国部分地区感染羊的巴贝斯虫、泰勒虫的种类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于2011年4月到2011年12月,根据河南省的不同地域和饲养方式,选取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登封市、信阳市商城县、三门峡市(灵宝市、卢氏县)、安阳市以及辽宁省朝阳市、山东省临朐市等11个县市,共采集血液样品212份。采用传统的姬姆萨染色法和PCR检测方法(常规PCR和巢式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姬姆萨染色检查,检查到的阳性样品有21份,感染率为9.90%(21/212),PCR方法检测,检测到阳性样品有46份,感染率为21.7%(46/212):利用吕氏泰勒虫特异性引物扩增证明,所得到的阳性样品均为吕氏泰勒虫。对采集的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均为长角血蜱。这次调查未发现巴贝斯虫。结果表明,PCR检测方法比传统的姬姆萨染色镜检方法要敏感、特异。所得到的泰勒虫阳性样品经鉴定均为吕氏泰勒虫3.为确定我国部分地区羊泰勒虫分离株的种类,对18S rRNA序列扩增出的46个羊泰勒虫分离株序列在NCBI中Blast比对,然后搜索相关核酸序列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DNAStar4.0软件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应用Clustal X1.83和Phylip3.64等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Blast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时,基于18S rRNA基因的46个泰勒虫分离株与Theileria luwenshuni (JF719831.1). Theileria sp.SZH-sheep(HQ844674.1)同源性为100%;在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上,所得到的46株分离株与T. luwenshuni (JF719831.1)和Theileria sp.SZH-sheep (HQ844674.1)在同一分支上。结果证明,所分离到的泰勒虫均为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