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薛喜君小说的生存书写

来源 :张倩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喜君善于描绘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她通过娴熟的写作技巧,怀揣善意塑造一个个在地平线上挣扎生存着的普通人物,描绘他们在苦难和爱欲中纠葛的生存状态。本文聚焦薛喜君小说的生存书写,对薛喜君小说所呈现的生存图景、生存主题进行探究,并深入挖掘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薛喜君小说集中展现小人物的日常化生存图景。其视野横跨城乡两个空间环境,集中描绘小人物的生存空间,主要塑造孩童、谋生者两类人物形象,挖掘人格教育缺席、留守老人边缘化、底层权利被遮蔽的社会问题。薛喜君小说着力揭示生活苦难,书写人性亮色。表现小人物在病痛和爱欲上的本能性苦痛,描绘小人物的精神困境,展示其虚无的精神状态和对精神出路的“永恒寻找”。薛喜君从人性书写角度出发,挖掘苦难生活中的人性之美,展现她对隐秘人性的包容宽怀。薛喜君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采用多种手法追求对生存的本真表达。薛喜君营造寄托深厚情感的自然意象,采用多线并行、相互交织却又井然有序的全景式书写结构,使用贴近日常的语言表述,展现其娴熟艺术技巧的同时,为小说增添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充斥着竞速的全球化时代,速度除了显现于社会发展的物质层面,还深入并重塑审美主体的观看与感知世界的方式。速度的到来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体验,成为现代性社会中的独特文化现象,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法国思想理论家保罗·维利里奥从竞速批判的核心框架出发,建构其美学思想,由此开拓出新的美学研究领域,实现竞速批判的美学转向,使得竞速研究的审美范式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他不以娱乐、消费、观众为视角进行
学位
陆星儿的创作根植于现实,她始终坚持从人间百态中提炼主题,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文关怀以及理性的认识凝聚在小说的创造中。陆星儿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她个人的经历联系密切。十年的知青经历,为她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又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主观情感,她的知青题材呈现出无悔、关怀两种不同的创作姿态。而陆星儿的女性身份又使她对女性题材具有更为真实的体验,她在“传统”与“现代”两种女性观的指引下,细腻地探讨了女性性别体验
学位
学位
作为一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散文家,肖复兴一直不懈表达着对于生命的理解与关怀,其散文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以温情的笔触书写平凡的世间万物,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状态作出艺术审视。本论文对肖复兴散文的生命意识进行研究,厘清他散文中生命意识的来源,分析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内涵,探究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艺术表达,以实现对其散文中生命意识的整体观照。首先,本文通过对肖复兴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的梳理,发现其散文浓厚的
学位
梁晓声小说《人世间》致力于民生问题的书写,其缘由有:对新世纪底层文学思潮的呼应、中外创作传统的影响以及个人生存经验的激发。民生问题书写顺应底层文学写作思潮,将职工下岗问题作为重要关注对象,在写作过程中走出作家将苦难极致化的写作困境,又不可避免地迈入借底层关注自身群体“底层”境遇的“困境”。梁晓声在阅读过程中受中外创作传统的影响,西方著作中人民立场的创作原则潜伏在他的写作思想中,忧国忧民的中国文人传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