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社火调演”中的民汉族际互动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火作为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集各类艺术形式为一体。这种表演方式,不但传承岁月悠远,而且到现在依旧受到广受大众喜爱。社火采用一种具有动态化特点的手法,记录着农耕文化的文明,并成为其中形式最为宏大、内容最为复杂的盛典仪式和民俗艺术活动,调演传统源远流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吉木萨尔县大有镇,回、汉、蒙、哈等各民族多元文化在此冲击融合,已形成独具一格的社火形态。当前,大有镇社火调演活动通过各族人民的广泛参与,彰显出浓厚的区域个性,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最初,来自不同地方的汉族移民们在大有镇安家落业,社火寄托着这一群体对故乡文化的传承和回忆,并在此发展、繁荣。直到今天,大有镇的社火以汉族文化为基础,吸收了维吾尔族舞蹈、回族民歌、蒙古族摔跤等内容,拥有着多元化的演绎方式,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现。在大有镇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域,各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认同同样体现在族际之间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方面。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认同,才使得这里的社火调演变得多彩多姿。本文从社火角度切入研究族际互动问题,在分析“社火”演化为“社火调演”的历史源流的基础上,根据访谈和实录整理出该地区社火调演前、中、后期的具体工作和事项。与此同时,本文依据传统社火的历史状况和如今的社火调演现状,阐明其在仪式和功能方面的具体新变,仪式方面包括流程、人员构成以及表演道具的变化,功能方面包括娱人功能、经济功能以及社区和参演群体文化认同功能的新变,并针对变化元素设计出调查问卷,进一步得出社火新变和本地族际交往的关系。最后,本文对大有镇族际互动背后的心理和认同进行了探究,论证了民族交往和个体心理、文化心理的关系,同时,从民族误解消抹、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多元文化、一体认同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特点,最终发现社火调演促进了大有镇的民族大繁荣,各民族在互动中也继承和发展了社火。
其他文献
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没有考虑图像像素空间信息特征,在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割时,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斑点噪声的影响,通常不能得到正确的分割结果.基于此问题提出加权
某办公楼项目的高空连廊为钢混凝土结构,进行高空钢结构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采用高空吊模施工.经可行性验算方案有效,能够保证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安全稳定性.
上海嘉闵高架北延伸段5标段工程盖梁支撑采用了组合工具式钢支架体系.在对组合工具式钢支架设计时,为提高支架的经济效益及施工操作性,对钢支架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
为降低标签芯片功耗和提高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的识读距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UHF RFID标签芯片架构.基于该架构设计的芯片能够根据读写器发送的命令,自动同步提取解码时钟用于命令解析,同时,能够根据启动盘点周期的query命令中的TRcal的长度以及DR值,生成满足反向散射频率要求的时钟.生成的反向散射时钟频率与制造工艺及芯片工作环境无关,工作中无需校准.相比传统的基于高频率采
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入口大厅屋盖钢结构,采用了由10榀大跨度三角锥立体钢管桁架组成的空间折板体系,造型复杂,节点与杆件相碰数量多,所有构件拼接接点均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等强
混合流程优化调度问题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对混合流程分层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分枝定界算法对生产调度进行优化,优化目标函数为生产成本最小.根据生产条件,推导出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