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拱方式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力学性能影响分析及其方案比选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一的梁或拱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跨度桥梁的跨越能力和造型美感,而连续梁-拱组合桥跨越能力强、结构刚度大,拥有连续梁、钢管混凝土的共同优点,无论是铁路桥梁还是公路桥梁皆被广泛应用。目前,连续梁-拱组合桥跨度愈来愈大,且拱肋可施工的方法较多,进行该类桥梁在不同拱肋施工方法下各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对比分析以及成拱方式的选择对于桥梁施工质量的保证及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90+180+90)m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作为工程依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点的研究:(1)对连续梁-拱组合桥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进行概述,并阐述几种成拱方式的优点与不足。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idas/Civil对本桥的整体结构在不同成拱方式下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拱肋、主梁在施工过程及成桥运营阶段的受力及线形变化,总结其受力及线形变化规律。在支架法施工过程中,主梁下挠最大值可达到105.5mm;竖转法施工过程中主梁下挠最大值为16.1mm。施工完成后,主梁上下缘应力最大相差22.5%、21.1%。在运营阶段,有温度荷载的情况下,拱肋竖向变形对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整体升温和整体降温条件下,拱肋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2.6mm及-21.2mm。(2)基于不同成拱方式下的Midas/Civil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阶段主梁、拱肋的受力及线形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从该方面对连续梁-拱组合桥的成拱方式进行选择。从施工荷载持续时间、拆架方式及配重方面对支架法施工梁体线形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随着施工荷载持续时间的延长中跨跨中下挠增加量变大;连续梁-拱组合桥在进行支架法施工时,应从中跨跨中至拱脚进行拆卸支架;压重的纵向范围应设在靠近梁端支座附近。(3)运用弯曲能量最小法分析成桥索力,在合理成桥索力条件下索力分布均匀,除短吊杆外其他索力值约373kN。拱肋钢管处于均匀受压状态,且主梁的应力处于-1.5MPa~14.6MPa,在C55混凝土的容许应力范围内且主梁变形平顺,符合规范要求。运用差值法分析施工索力,其索力变化平缓,二期铺装后索力达到合理成桥索力,且精度满足要求。(4)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本连续梁-拱组合桥进行拱肋施工方案的对比研究,通过判断矩阵、综合矩阵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计算,得出针对本桥竖向转体法施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通过仿真模拟与实测相结合,对连续梁-拱组合桥在不同成拱方式下其主梁、拱肋等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及对比说明。对今后类似桥型拱肋施工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肺癌(Lung Cancer)是当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实体恶性肿瘤。肺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分析中老年肺癌患者的
文章对陶行知的"艺友制"思想进行了评述,认为"艺友制"对我国当前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有巨大启示:在职教师的有效培训和在校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都可以借鉴"艺友制",国家要尽快出台
为阐明小麦宽幅播种的增产增效效应,于2015—2016年小麦生育季在泰安、兖州试验点分别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研究了播种方式对冬小麦‘泰农18’产量和氮素吸收
目的 探讨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Fe^3+-CMC)对术后腹膜损伤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腹膜损伤模型大鼠60只随机分成生理
目的 探讨成人乳腺干细胞的分子特点。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印记杂交方法,检测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分离培养的具有乳腺干细胞特点的乳腺上皮细胞(SHMEc)及同源癌组织中乳腺癌
2013—2015年,中国对拉美地区加大经济外交投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外交大致分为三个层面:领导层经济外交、职能部门经济外交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经济外交。领导层经济外交
<正> 全国师专元、明、清文学教学研究及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年会于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钢城——包头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四
目的:调查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分析影响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因素。为提高麻醉科护士的胜任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辽宁省地理区域划
中医认为衰老与肾虚和瘀血密切相奖,临床上采用补肾和活血的方法治疗对神经系统老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r探讨滋肾、温肾、活血三法对神经系统老化的影响,我们采用老龄小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北京作为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面临资源依赖外部供给、能源消费量高、能源效率低、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等能源安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