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为景天科瓦松属植物,生于屋顶瓦缝中或岩石上,植株中含有强心苷类、黄酮类及草酸、没食子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宫颈糜烂、高血压、痔疮、口腔溃疡等病症。本研究以野生瓦松的植株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探索了不同取材时期、处理方法、消毒时间、激素配比等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瓦松无菌体系建立的材料以5月上旬取材,取材后对材料进行假植处理,剪去新萌生的茎段作为外植体为宜,材料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后接种,污染率在5%以下,存活率在92%以上。在MS+NAA0.1mg/L+6-BA0.5mg/L的启动培养基中,芽启动率为99.78%,外植体并没有出现愈伤组织、玻璃化等现象。2剪取初代培养中萌生的茎尖、茎段接种与MS+6-BA1.0mg/L+IBA0.2mg/L+蔗糖20g培养基上,茎尖增殖率可达1386%,所产生的芽苗健壮,并有少量短根发生;茎段的增殖率达1169%,平均有4条根产生,丛生芽健壮。叶片接种于MS+6-BA1.5mg/L+IBA0.1mg/L+蔗糖30g培养基上,能很好地产生不定小芽,其增殖率达971%。3选取健壮的丛生芽,剪成单个茎段接种于1/2MS+IBA0.3mg/L+NAA0.05~0.1mg/L培养基中,平均能产生11~13条根,植株生长健壮。4挑选具有完整根系的瓦松试管苗,至于室外,打开瓶口换气后,重新放上瓶盖,封口锻炼3d,然后再次打开瓶盖进行开口炼苗5~9d,移栽成活率明显较高,最低为95.5%。炼苗后的小苗栽于食用菌菌糠和蛭石=1:1~1.5中,成活率达99.3%,苗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