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6年全国两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升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把其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陕西省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所蕴含的正能量不断释放,但粗放的城镇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恶化、空气污浊、用水紧张、交通拥挤等诸多“城市病”一涌而现,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现实背景下,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研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引导城镇化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别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定性分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之后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对所搜集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从城镇化内涵出发,以城镇化速度、城镇化质量、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城镇化布局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切入点,揭示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工业SO2、废水污染及烟(粉)尘和碳排放等方面为切入点,揭示陕西省环境现状。接着以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及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为分析基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实证角度验证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从定性角度分析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反作用,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立足于陕西省实际情况,得出了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城镇化的推进会通过人口集聚、经济增长、收入水平增加、产业转移、建成区面积改变等途径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也会阻碍城镇化的发展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