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蒙药材“孟根乌苏”中微-纳米结构的硫化汞颗粒进行研究,确定“孟根乌苏”的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1)硫化汞(HgS)颗粒的收集及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蒙药材“孟根乌苏”进行提取,质量差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单质硫的提取率,硫氰酸铵滴定法测定不同提取时间样品中硫化汞的含量,确定蒙药“孟根乌苏”的最佳提取时间,收集HgS颗粒。2)分离、粒径分布及结构成分分析:采用差速离心法,对收集到的HgS颗粒进行分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颗粒的形貌,分析计算粒径范围及各粒径范围样品在单位量的硫化汞中所占比例;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分析其结构组成。3)体外溶出研究:双硫腙比色法对比研究不同粒径范围的HgS颗粒、孟根乌苏原药材及孟根乌苏-18在模拟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溶出情况。4)急性毒性研究:根据溶出结果,将不同粒径的HgS颗粒按大、中、小合并为三个等级,以最大耐受量法(MTD),对比研究这三个等级的颗粒及孟根乌苏原药材对小鼠单次给药后的急性毒性。5)细胞增殖的影响:MTS法检测不同粒径范围的HgS颗粒对黑色素瘤B16和巨噬细胞RAW生长的抑制情况。6)自身免疫调节:研究了大、中、小三个等级的硫化汞颗粒及孟根乌苏原药材对大鼠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结果:1)HgS颗粒的收集及含量测定:孟根乌苏原药材提取8h,单质硫的提取率趋于稳定,硫化汞含量最高,故选择8h为孟根乌苏原药材提取的最佳时间,收集提取8h的HgS颗粒备用。2)分离、粒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以4%的PVP为介质溶液,离心机转速从小到大分离得到HgS颗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2000~4000nm、800~2000nm、200~800nm、80~200nm、50~80nm、20~50nm。离心机转速越小,样品中α-HgS越多,颜色偏红;离心机转速越大,β-HgS越多,颜色偏黑。提取后的样品中主要成分为α-HgS及β-HgS。3)体外溶出研究:随着HgS颗粒粒径的逐渐减小,汞的溶出度逐渐增大。说明HgS颗粒粒径的大小与汞的溶出呈反向相关。同时汞的溶出也受硫、pH值及复方的影响。4)急性毒性研究:小鼠对硫化汞的大、中、小颗粒及孟根乌苏原药材的最大耐受量均>36g·kg-1(相当于拟临床用量的500倍),说明微纳米HgS颗粒及孟根乌苏原药材单次口服给药较为安全。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粒径HgS颗粒均能对RAW细胞和B16细胞株产生抑制作用,半致死率均在100μg·mL-1左右。RAW细胞实验结果显示,HgS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6)自身免疫调节:复方孟根乌苏-18、HgS的中颗粒及小颗粒对大鼠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明确的积极调节作用。而孟根乌苏原药材及HgS的大颗粒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 结论:对不同粒径HgS颗粒进行体外溶出、细胞增殖及自身免疫调节等的研究,结果表明,HgS的中颗粒和HgS的小颗粒在体外溶出、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与复方孟根乌苏-18类似的作用效果。因此推测HgS的中颗粒及HgS的小颗粒为蒙药孟根乌苏的主要药效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