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微—纳米ZnO复合物直流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输电部分绝缘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研究发现利用无机纳米填料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绝缘水平。但纳米颗粒在制备、存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而丧失其优越的性能因为其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等特点;而微米填料的耐电腐蚀以及热学性能较为突出。如若在保持纳米粒子优异性能的同时,将微米粒子和纳米粒子共同混入到聚合物中,通过调整微、纳米粒子的配比以及改变制备工艺制备出不同结构的微-纳米复合材料,有可能使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保持甚至超越同等含量下的单一纳米复合材料。本文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微米以及纳米氧化锌作为填料,以多步熔融共混法制得不同含量及工艺的微-纳米氧化锌/LDPE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PLM等表征手法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了其在直流电场下的电导、击穿、空间电荷分布等特性。探究材料内部因微纳米填料的存在对宏观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KH570处理的纳米氧化锌能够有效减小其团聚现象,微纳米Zn O填料在LDPE中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填料在基体聚乙烯中能够起到一种异相成核剂的作用,可以降低结晶尺度并均化其结晶形态,使其结构更为致密。介电性能方面,微纳米复合材料在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和短路残余电荷方面优于纯LDPE和单一填料的材料;在直流电导测试中,微-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场强的电导率与纯聚乙烯大致相等,优于微米复合材料而劣于纳米复合材料;在直流击穿测试中,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场强较纯LDPE的提高了6%,而纳米复合材料较纯LDPE提高了15%。随后又对比分析了相同含量不同制备工艺的微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以纳米材料为母料的复合材料在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和短路残余电荷方面要优于其他三种工艺所制备的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Fe2CrP合金的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和磁性。结果表明Fe2CrP合金是一种半金属铁磁体,其半金属隙为0.22eV。当晶格常数发生变化时,Fe2Cr
采用TG法对块度为20 mm、30 mm、40 mm和50 mm的立方体状菱镁矿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块状菱镁矿的分解活化能随块度增加而增大,块度(L=20~50 mm)与
首先对多种反演方法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分析比较以Bostick变换为初始模型的OCCAM反演和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指出Occam反演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小但反演速度慢,非线性共轭梯度反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测量了MMTN(MnHg(SCN)4(C2H5NO)2)和MMTWD(MnHg(SCN)4(H2O)2(C3H7NO)2)两类金属有机配合物晶体的拉曼光谱,并对其晶格振动特征峰进行了指认。依据晶格动力学理论以及声子散
《论语》一则新探李全祥《论语·学而篇》第八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对孔子这则语录,古今注疏家有不同的注释。杨柏峻先生
期刊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生长ZnO及ZnO∶Al薄膜,通过改变氩氧比、衬底温度和溅射功率获得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结果
结合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连续重整装置的实际工况,采用脱砷剂、NC脱氯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小型试验装置上,对大庆常顶汽油脱砷脱氯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脱砷-加氢
<正>邱幸凡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湖北省首批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经验颇丰。临床中重视识病辨证,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有独到的见解。笔
高电压绝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工作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电压绝缘技术存在的漏
为提高实验教学用燃烧热量计的精度,对GR3500型燃烧热量计进行了系列改进。改进工作包括:为量热桶增加桶盖和加热器以减少水的蒸发和调节水温,采用石英坩埚替代合金坩埚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