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不仅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大气CO2的重要调节者之一,因此研究森林植被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算是研究全球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基础,本研究在已建立的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汇总数据,按林分类型估算了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并对其5年间(1997~2002)碳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   (1)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652.18×106t,在林分类型构成上以阔叶林为主,碳储量达372.23×106tC,其次是针叶林和灌木,分别为221.1×106t C和40.35×106t C,三者占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97.16%,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大小排序为:阔叶林>针叶林>经济林>灌木>竹林。针叶林碳储量对应于幼、中、近、成、过5个龄级的碳储量为:40.78×106t C、45.82×106t C、32.76×106t C、38.56×106t C和62.97×106t C。大小排列为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它们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8.5%、20.74%、18.46%、17.46%和14.83%。阔叶林碳储量对应于幼、中、近、成、过5个龄级的碳储量为:81.73×106t C、91.34×106t C、63.16×106t C、76.67×106t C和59.26×106t C。大小排列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近熟林,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1.96%、24.54%、16.97%、20.6%和15.92%。   在林龄构成上,针叶林以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为主,三者占云南省森林碳储量的67.71%;阔叶林以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主,三者占云南省的56.6%。随着森林植被的成熟和发展,云南省森林将是一个巨大的碳汇。   (2)在估算的23种林分类型中,碳储量占全省总碳储量5%以上的树种有冷杉、云南松、栎类、硬阔、杂阔、针阔混和阔叶混,碳储量分别为:34.06×106t C、52.06×106t C、162.23×106t C、30.58×106t C、74.95×106t C、57.82×106t C和46.6×106t C。碳储量最大的是栎类,占云南省碳储量的27.34%,柳杉的碳储量最小,仅占云南省碳储量的0.01%。针叶林中,碳密度最大的是铁杉,达138.83 t C/h㎡,密度最小的是云南松,为15.95 t C/h㎡;阔叶林中碳密度最大的栎类为67.73t C/h㎡,碳密度最小的樟树为10.08 t C/h㎡。各树种的碳汇能力因其面积、蓄积和生物量扩展参数的选取不同而存在差别。   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达572.96×106t C,其中阔叶林碳储量占64.31%;人工林碳储量仅为22.20×106t C,针叶林碳储量占76.07%,天然林碳储量是人工林的20多倍,且天然林的碳库以阔叶林为主,人工林则以针叶林为主。   (3)从1997到2002年的5年间,全省总碳储量由1997年的537.09×106t C增加到2002年的652.18×106t C,五年间共增56.24×106t C,年均增加11.25×106t   C。碳密度由38.3 t C/h㎡增加至43.74 t C/h㎡,与全国平均碳密度值持平。阔叶林增加的碳储量为82.2×106t C,占全省森林碳增量(140.92×106t C)的58.33%,针叶林增加的碳储量为58.72×106t C,占全省森林碳增量的41.67%。同时,阔叶林的碳密度增量也高于针叶林,阔叶林的平均碳密度由48.74 t C/h㎡增至57.62t C/h㎡。而针叶林则由27.71 t C/h㎡增至31.11t C/h㎡。   针叶林碳储量在各个龄级的增量在0.18~20.69×106t C之间,碳储量增量最少的龄级是成熟林,最多的是幼龄林。而对于阔叶林,碳储量增量在11.95~17.83×106t C之间,与针叶林不同的是,碳储量增量最少的龄级是过熟林,最多的是近熟林。   在估算的23个树种中,碳储量保持增长的有高山松、杉木和桉树。高山松的碳储量由8.95×106t C增至9.01×106t C,杉木由5.71×106t C增至8.19×106t C,桉树由0.64×106t C增至0.89×106t C,增幅在0.06×106t C~2.48×106t C。冷杉、华山松、云南松和樟树的变动不明显,其他树种的碳储量都存在较明显的波动,并且有下降的趋势。下降最多的是栎类,降幅为53.63×106t C,最少的是樟树,降幅为0.01×106t C。各林型的碳密度及变化的差异较大。针叶类除了云杉、油杉、落叶松外,其他树种碳密度总体上保持增长,增长量在0.34~25.77 t C/h㎡范围间,波动较大。阔叶类中只有桦木、桉树和硬阔实现了增长,范围在2.87t C~19.08 t C/hm2。   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5年间增加了49.83×10。t C,平均碳密度增加了5.44 t C/hⅡ12;人工林碳储量增加6.57×106t C,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92t C/h㎡。云南省的人工林分以杉木、云南松、华山松为主,杉木碳储量增加了2.77×106t C,2002年平均碳密度为23.69 t C/h㎡,比1997年增加了3.09 t C/h㎡;云南松碳储量增加了0.48×106t C,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15 t C/h㎡;华山松碳储量增加0.67×10ct C,平均碳密度变为21.99t C/h㎡,增加了2.35t C/h㎡。阔叶类的碳储量上涨趋势明显,由1.35×106t C增至3.03×106t C,其中以按类表现最为突出,碳储量由0.61×106t C增至0.89×106t C,杨树由0.41×106t C下降到0.25×106t C,阔叶混与杂阔的碳储量分别为0.68×106t C、0.48×106t C,占总阔叶类总碳储量的19.88%和13.84%。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在估算大尺度森林植被碳储量时,为了提高估算精确度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分树种来计算碳储量,最好把平均碳含量转换系数处理为0.5。(2)收集大量估算尺度范围内,各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蓄积量的数据,有条件的话应建立当地的每个树种的蓄积量-生物量回归模型,提高蓄积量转换为生物量的精确度。(3)考虑森林多样性,不仅要考虑有蓄积量的森林类型,还要估算经济林、灌木林和竹林等森林类型的碳储量。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other non-motor symptoms of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PD).Me
会议
利用GPS进行电离层研究对电离层延迟改正精度的提高、近地空间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QDCORS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VTEC、构建区域格网电离层模型,对区域电离层VTEC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particulate matters(PM)and biological particles suspending in air for monitoring air pollution,huma
会议
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对农用地进行了基于GIS的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着重进行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研究,以
由于煤炭开采而形成的塌陷区地形形态复杂,同时造成矿区内耕地减少,引起矿区景观格局变化。本文利用分形中的分形插值理论模拟塌陷区的分形地形生成,并引入遗传算法以更快的速度
  With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environment toxicants including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arfare agents,fabricating innovative biomimetic system to detect thes
会议
现阶段,煤炭资源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能源。山西的煤炭资源不论储量还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是由于当地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高强度的煤炭开采无疑加重
滕南矿区位于山东省滕州南部,地跨滕州、微山两县(市),西频昭阳湖、微山湖。在实际生产中,3上煤层采出后,工作面上覆岩体产生剪切与移动破坏,引起地表变形,3上、3下煤重复开采对覆岩
煤炭等常规能源的日益消耗殆尽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工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发酵制氢因其具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