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食管癌高发的山西省,寻找可疑行为习惯致病因素,同时探讨人格、CYP2E1基因多态性对该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行为与人格间、行为与基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及交互作用的大小,为食管癌高发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及揭示食管癌病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来自2005年3月-2005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食管癌患者,对照来自太原市典型抽样的社区健康人群。病例按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60例,对照组按同性别、年龄相差5岁以内进行1:3和1:4不等比配比共收集199例。对两组对象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和卡氏16项人格因素检测,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抽取肘静脉抗凝血2ml,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PCR-RFLP)方法检测调查对象CYP2E1基因Rsa I位点多态性。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可疑行为习惯因素单、多因素分析:采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将17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9个有意义的变量,再采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5项,分别是吸烟习惯、热烫饮食、吃饭速度、茶水过夜、喜喝清汤。它们均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787(1.239~6.267)、2.131(1.017~4.469)、2.079、(1.019~4.241)、1.084(1.030~1.141)、2.704(1.759~4.156);2、可疑危险人格因素单、多因素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16项人格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共得到3个有意义的变量,再采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2项,包括恃强和幻想两项,均是食管癌的人格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0(1.041~2.163)、1.477(1.101~1.980)。3、CYP2E1三种基因型即野生纯合子(A基因型)、突变杂合子(B基因型)和突变纯合子(C基因型),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携带率分别为53.33%、30.00%、16.67%和50.75%、34.67%、1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494,P =0.781);C和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8.33%、31.67%和68.09%、31.91%,差异无显著性(χ2=0.003、P =0.960)。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吸烟与幻想人格在食管癌的发生中交互作用指数S=2.35,交互作用归因比API=0.46,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2.37。结论吸烟习惯、热烫饮食、吃饭速度、茶水过夜、喜喝清汤均是食管癌的主要行为习惯危险因素;恃强和幻想是食管癌的主要人格危险因素;未发现CYP2E1突变基因型(突变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是该地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型;吸烟习惯和幻想人格在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