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继续深入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和改善农村土地科学有效地流通一直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加快和农业可持续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继续流入城市,新型的农业主体出现,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各种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纠纷。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现状及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湖南省160个村的土地流转问卷的整理,对土地流转纠纷的现状进行研究,概括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类型,并且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形成的原因给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基于16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首先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土地流转的发展情况,土地流转纠纷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还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其次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具体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理论、需求供给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和土地契约等理论依据。介绍了土地、土地流转、流转的形式的具体概念。接着分析了湖南省土地流转和纠纷的现状。介绍湖南省基本情况,然后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流转意愿、流转形式、流转对象和用途以及流转规模收集了土地流转的现状,根据现状概括出当前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类型有:土地流转纠纷的类型主要包括签订协议不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农村妇女权益引起的流转纠纷和预留机动地流转纠纷。并且对土地流转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当前流转纠纷的现状,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是:一是流转程序不规范和流转的内容不合法;二是基层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法律意识薄弱,纠纷难调解;四是土地产权不清,农民缺乏意识。根据土地流转纠纷产生的原因提供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履行流转合同,规范流转程序;二是通过加强管理部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三是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四是提高农民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意识;五是发挥基层战斗的堡垒作用,化解矛盾纠纷;六是建立流动法庭,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