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呈迸发趋势,到2012年已达十几万起,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该类事件分为维权、泄愤、骚乱三个层次,具体表现为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请愿、上访、占领交通路线或公共场所等形式。这充分显现出社会矛盾的冲突性不断增强,矛盾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矛盾处理的复杂性、困难性。此外各种具体的矛盾,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环境污染、房价上升、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也无时不在拷问着党和政府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号召领导干部要多学点历史,那么当前社会矛盾化解能否从党的历史上找到可循之途呢?答案是肯定的。毛泽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就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过化解之策。笔者通过重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经典文章,感受文章光辉思想的同时,从中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些许体会,并以成此文。  本文在研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义的基础上,探寻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本文共分为三章,总体而言,前两章重理论分析,第三章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并得出启示。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基本内涵与历史局限,并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内容是取得构建社会和谐基本经验的依据,其历史局限是得出构建和谐社会历史教训的依据。因此,这一章是提供理论分析工具的,带有方法论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所要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章分析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如果说本文第一章是“理论供给”,那么这一章就是“现实需求”。第三章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本章讨论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契合性,找到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可借鉴之处,进而得出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在于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整顿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也应该相互协同、并行推进。在不断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服务的。因此,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去把握。
其他文献
政权合法性是保证政权稳固的基石。任何政权多少都要依仗一定的合法性资源来维系自己的统治,没有了合法性基础的支撑,任何政权的统治都不可能长久。当代中国基层乡镇政权面临着
本文以建国初期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等资源红利的形成和改革开放后土地人口红利的释放为主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性是建国初期建立的基本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
小学阶段是养成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语文学习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以上认识,通过对小学生低、中、高年级的习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期末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科学规划,落实教学常规,充分发挥试卷检测、评价、反馈、促进功能,大力培优辅差,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复习规划;教学常规;有效性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期末复习有三大任务:(1)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高效课堂是一个很火的名词。然而,我在向各位前辈学习各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时,也会想我们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外,还要让他们能够因为喜欢语文而学习,并非被
读白系列之一 马天天 摄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风险社会下风险与机遇并存,人类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繁杂的危险,由此风险刑法开始兴起,也推动着危险犯的刑法学研究。  我国危险犯的扩张有其正当性理由,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