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传承与重建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将近五千年,时至今日,人们对孝、孝文化、《孝经》褒贬不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孝一方面确实是家庭聚合的粘合剂,当时的统治者就是抓住这一点,通过大肆地推行孝道,将“孝”和“忠”联系起来,企图用“移孝作忠”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王权统治。因此,“移孝作忠”的政治化趋向是需要首先批驳且重建的。但在批驳的同时,存在于《孝经》中最原始、质朴、纯真的感情应该被传承。因此,论文的第一章重点论述了《孝经》中所包含的儒家“孝”思想的真谛及应该被传承的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存在“道德代宗教”的现象,所以在第二章详细地论述了《孝经》中的“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完全的道德宗教化,也不应该趋于神秘化。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从人伦道德出发无论是归于“孝治”的政治化,还是夸大化、神秘化的宗教化,都是对“孝”的误读。因此针对历史遗留下来对于孝的“政治化”和“宗教化”,需要重新构建起新的孝理念。因此针对之前所论述过的误读,在第三章具体地论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孝”的误读及每个时期不同的重构。无论如何,孝发展到今天,在注重家庭生活的中国人心中,多数人觉得孝依旧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道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品的判断首先在于这个人是否孝顺。虽然在历史的沧桑中,“孝”有其不合理性,但在当前的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孝”依旧有其生命力和价值。因此,对于“孝”、《孝经》的研究是必要的。《孝经》虽然有政治化、宗教化的倾向。但抛却这些,其内里的儒家智慧之光依旧熠熠生辉。希望通过对孝理念的不断探究和摸索。能够恢复这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感情。
其他文献
传承之罪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伦理问题。如果承认罪是可以像遗产一样以一定方式继承的,也就相当于认可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意愿行为之外产生罪,并要为之承担伦理责任。这与伦理的
原产地规则──中国的现状、问题和建义张丽萍原产地规则是各国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由于目前国际上(包括GATT/WTO)尚未有统一的原产地标准,因此由各国自主决定的原产地标准是不
目的分析我院α-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2015年~2017年我院33例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
对空心轴传动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空心轴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空心轴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根据空心轴设计计算的特点,对设计中的相关参数的规范化计算进行了论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种能够准确反映红细胞大小的异质性指标,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种常见指标,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最初红细胞分布宽度是用于早期鉴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建立互助、平等、诚信、友善的理想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然而在追求理想的发展过程中,总要付出道德的代价,伴随着人类道德的困
马来西亚农业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粮食比较薄弱,国内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马来西亚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以满足国内生活需要,其中鱼类及海产品进口数
报纸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离不开严格精密的训练规划,这样才可以满足量的要求同时实现质的飞跃。核心力量是运动员
"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它包括儒家的孝道思想,社会的孝道伦理规范以及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古代社会的运作有赖于孝道伦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孝"的文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矛盾凸显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劳资矛盾也日趋变得激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劳资关系是当前海内外学术界热门研究问题之一,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