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简称红寺堡开发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地区,也是全国移民开发区比较成功的典范。红寺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总结、吸收宁夏1983年到1997年间开展的吊庄移民模式及工作经验,然后结合红寺堡当地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是将那些生活在宁夏干旱高寒山区的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到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引黄、扬黄灌区,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其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解决温饱问题,进而脱贫致富。
红寺堡开发区边开发边建设,移民的生产方式与原居住地截然不同,移民的生活方式因之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大批回族农民从山区来到川区,回汉人民共同建设新农村,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取红寺堡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进行生态移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法,规范分析相结合法,首先简要介绍了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基本概况,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存在生态环境恶劣、移民文化素质整体低下、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公共服务保障和基础设施落后、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政府管理缺位、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等阻碍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具体包括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引导移民参与,调动移民的积极性等措施,共同推动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区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