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内涵传承”视角下《老友记》中的隐喻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的两千年的研究中,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修饰,因而只是修辞学与文学研究的对象,隐喻也主要是从语言层面进行研究的。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隐喻研究再次成为热潮。备受大家欢迎,多次获奖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语言幽默,隐喻丰富。故论文拟运用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内,以“x是y”的隐喻结构式为例,对美国情景剧《老友记》中的隐喻表达作出分析,旨在对隐喻的生成运作机制作进一步研究,以解释语言表层背后同语言知识相关的心智活动。  本文将《老友记》中的隐喻表达分类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并将它们抽象为“x是y”的隐喻表达式。在“外延内涵传承”的分析框架下,x和y原不属于同一类,通过格式塔转换后在认识上归属为同一类了。在这个过程中,x和y在内涵外延上存在着传承关系,某一凸显的内涵与另一类的内涵之一联系起来,将他们临时归结为一类。这样使得用y喻 x成为合理的,可通达的。在传承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及联想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类层级结构及常规关系对隐喻的两个认知域进行分类与加工,并运用心理模型对自然语言进行语用推理和意义建构,最终使隐喻成为可能。  通过分析,发现隐喻不再神秘,可以通过始源域与目的域之间外延内涵的传承关系来把握隐喻的运作机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型;语言活动是心智活动的反映,可以通过隐喻这一语言现象来研究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及心智活动,从而揭示语言表层背后人们同语言活动相关的心智活动。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话语组织策略和语用调整策略,话语重述在学术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都只是考察话语重述的某一个方面,而尚未对话语重述现象做出全面细致的描述。另
众所周知,《心》这部作品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心》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先生”复杂的人物形象、心理以及同其它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分析,分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美国华裔作家中,赵健秀无疑是最有争议的代表之一。他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对于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与此同时,由于他对其他美国华裔作家做出一些偏激的评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从事公司口译工作。公司口译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难点,做好公司口译绝非易事。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公司口译的研究多限于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