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风格独特、创作力旺盛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他凭藉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以自身的勤奋和文学实践,铺陈、丰富自己极富个性的文学世界,并勇于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潮头,敞开与世界文学对话的胸怀和勇气。他的小说创作诠释了中国文学近30年来不断发展的全过程,是“为时代留一份记录”。他被当代文坛称为“奇才”“怪才”“鬼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创造性、叛逆性和广泛影响的作家。几十年来,他甘心偏安于文坛的西北一隅,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乃至散文和诗歌领域,他都屡试身手,佳作不断,既超然于种种所谓的文坛流派和运动之外,又不失“先锋”气度,“大家”风范,真正实现了“多转移、多成效”的创作奇观。他的小说创作不断“制造声音”,倍受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引爆批评界的争鸣与热议。同时,他的作品又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选题从整体上对贾平凹小说的创作情况进行勾勒,在宏观鸟瞰的基础上,以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前后期流变为考察对象,梳理辨析作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心境、创作主题、题材选择、叙事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分析造成这种前后期流变的原因和作家主体内在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追求,力图宏观把握作家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资为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一道可资借鉴的范例。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贾平凹小说作品为依据,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贾平凹小说的前后期流变及具体的表现,并结合作家经历和创作心理考察造成这种前后期流变的原因,由此反观创作主体在不同阶段的创作思想及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本文分七个部分:引论、正文五章和结语。引论,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意义、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研究现状作大致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行文思路。第一章,论述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分期及创作心境,梳理贾平凹从初登文坛到至今的小说创作历程,从其小说创作的“序言”和“后记”中,发现贾平凹小说创作心境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从激越到平和的嬗变。第二章,考察贾平凹小说创作主题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讴歌时代的纯文学写作时期、对国民劣根性忧虑与关切的国民性批判时期和从文化思考的层面参与时代精神的讨论的文化反思时期,并结合时代特征和贾平凹个人的创作情况,论证出现这种流变的原因。第三章,考察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上经历了从关注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到实现“多转移、多成效”的流变,他不但写农民,还写知识分子和士匪,还有一系列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记小说。第四章,考察贾平凹小说创作在叙事策略上经历了从明晰的故事到“张扬意象”的流变,在叙述语言上,贾平凹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早期清新的语言到后期古拙的语言变化,并结合贾平凹的创作经历和个人追求,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第五章,是对贾平凹小说创作流变的思考,论述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追求就是要“写出中国人的味道”来。本章主要从作家内在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追求入手,考察作家主体内在的自我追求和不懈奋斗的坚韧性格,以及作家不断追求变化和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创作思想,从而带来小说风格创作的嬗变。结语部分阐述贾平凹的文学观是“不妨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份社会记录而留给历史”,即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是为时代留一份记录,以立此存照。正是抱着这种文学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着时代的变迁,关注着人的观念和精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