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合肥市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合肥市的大建设期间,广大的郊区、农村将原来的村委会改组为居委会。伴随着这些年合肥市的城中村所进行的改造,“村改居”进程的脚步也在稳步推进,十几万的村民将由此纳入城市社区的管理中。然而,由于各方面的社会保障等民生公共事业还不到位。在“村改居”的进程中仍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村改居”的进程中,诞生了“一批合肥新市民”,这些“新市民”大都由原先的农村居民构成,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集中在初中或者高中,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明程度也不一,大部分对城市社区的和谐文化一无所知,而在表示愿意去适应城市社区文化的居民中,又有不少居民表示并不理解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等于只是愿意去适应城市文化理念的一副空壳子。居民只有对城市文化有了归属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城市社区的和谐建设中来,为城市社区的完善贡献一份力量。“村改居”变迁的脚步在加快,农民也随之市民化,但是农村的文化传统和农民的文化心理和理念能否能跟得上这样的步伐?研究了“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如何使合肥新市民更好地拥有城市文化的归属感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探索“村改居”后合肥新市民随之而来的在文化调适中的各种变化,由村民变为居民带来的文化层面的转型,研究怎样使“村改居”带来持久和谐的社会效果,使“村改居”社区的文化建设能够长远得到规划。其次是重点研究怎样在“村改居”的脚步下,使这些新市民能够更快地适应城市的社区文化,找到文化归属感。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辅助以访谈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村改居”社区文化归属感可能影响因素的各种思想特点为切入点,对社区文化归属感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对新市民思想文化归属感的适应加以引导是必要的。以人为本、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教育指导、增强新市民社区文化的参与热情都是研究的方向,进而提出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