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钢(集团)公司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批准的内部独立运行职工医疗保险的企业之一,1999年开始启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参保人数14万人。初步解决了城镇职工医疗服务的筹资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包钢医保历经了“通道式”与“板块式”两种管理模式,试行了定额支付与“总额控制、定量管理”两种支付方式。从早期的基金严重出险到后期的平衡运行,从医疗保险管理角度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包钢医保八年来的实践也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缩影,有必要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及运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完成职工医疗保障的目标。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原则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相结合,以管理模式分析为研究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选取了国外比较典型的医疗保险模式,分析其运行机制的成就和缺陷。分析包钢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当前包钢职工医疗保险的改革思路,设计了包钢职工医疗保险新的管理模式,认为应建立符合医疗服务交易特点的混合治理结构,采用科学的付费方式,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一体化模式,以有效提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保险费用。医保一体化使医疗服务主体成为医疗费用的支付主体,可以有效规避外生的交易成本,形成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制约机制。
医疗保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基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层面,涉及医、保、患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医疗服务节约化的制约机制和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医疗保险运行机制的目的是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更大范围的参保人群享受到公平和基本的医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