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居住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之后的1500多年里,大陆法系中的很多国家先后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该项制度纳入我国民法体系的过程几经波折,关于居住权制度的存废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通过,《民法典》以专章的形式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规定。居住权制度的存废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仍然有必要对居住权制度进行讨论,这有利于居住权制度的正确适用和完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之后的1500多年里,大陆法系中的很多国家先后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该项制度纳入我国民法体系的过程几经波折,关于居住权制度的存废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通过,《民法典》以专章的形式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规定。居住权制度的存废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仍然有必要对居住权制度进行讨论,这有利于居住权制度的正确适用和完善。首先,本文对居住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起源于罗马法中的居住权制度呈现出人役权色彩,其他国家在继承的过程中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修改。其次,本文从司法现状、立法现状以及居住权制度立法的必要性讨论居住权制度的现实意义。在居住权入典之前,司法实践中就出现了大量居住权纠纷,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文件中也有居住权的相关规定,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居住权的适用由公有住房逐步扩大到了其他房屋类型。居住权制度入典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支撑,统一裁判标准,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居住利益,并且居住权制度还可以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最后,本文对居住权制度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式,以期推动居住权制度的完善。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居住权制度的确可以发挥扶危济困的作用,但是居住权的功能定位不应当局限于此,居住权还要承担充分发挥房屋效用,实现物尽其用的立法目的。居住权功能的拓展相应的要求居住权人范围的扩大。为了实现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居住利益的立法目的,《民法典》应该增设定法定居住权。允许居住权流转不会影响居住权保障功能的实现,并且有利于房屋效用的发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此外为了避免权利义务不明确引发的纠纷,《民法典》还应当对居住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予以规定。居住权在适用过程中还可能和其他权利产生冲突,本文主要对居住权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租赁制度的协调进行了讨论,认为居住权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租赁权人不能以“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对抗居住权人,对于居住权和租赁权的冲突可以通过扩大可登记不动产权利范围予以解决。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 R3中带阻尼的可压缩量子Navier-Stokes方程的Cauchy问题.我们证明了 Cauchy问题的小初值强解的整体存在性,并获得解的一些衰减结果.我们首先假设初值的H3-范数充分小,而高阶导数可以任意大,推导了精确的能量估计并构造一个交叉能量泛函来导出解的耗散估计,然后通过求解一个近似系统证明了强解的局部存在性,再结合一致先验估计以及连续性论证得到强解的整体存在性.另外,我们对初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或病理过程可引起肌肉受损及肌肉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机体肌肉酸痛、受伤甚至影响疾病进程,因此尽快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尤为重要。作为有机碳和氮代谢的交汇点及TCA循环中的关键中间体,α-酮戊二酸(AKG)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多效性,可改善肌肉性能。鉴于葡萄糖是维持骨骼肌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肌肉能量状态与肌肉功能密切相关。可以预期,补充AKG改善肌肉性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医学领域。水下、低照度以及雾天是人们采集图像时最常遇到的导致图像质量恶化的三个场景。由于造成各个场景中图像质量恶化原因不同,所应用的相关增强技术也有差异。本文针对上述三个场景,分别设计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Network,GAN)的图像增强算法,实现了各场景下的图像质量提升任务
中国城镇化正逐渐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城市更新的对象与内容也随之深化,城市更新的时序研究愈发重要。但是现有时序研究中缺少对产权复杂性认识,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缺少对成本的考虑。文章的研究内容是从成本-效益的框架出发,优化现有城市更新开发时序。首先,对建筑产权复杂性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产权复杂性形成历程梳理,提炼出产权复杂性的3个影响因子(所有形式、细碎程度与合法程度),并利用熵混乱度模型和
在高质量发展时期,自然资源保值增值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同时,城镇化建设逐步告别“以土地换取GDP”、“唯GDP论”的观念,承载着“绿水青山”的生态空间重新获得社会的重视,但具体至用地决策与开发层面上,仍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利益矛盾冲突。在此背景下,自然资源价值货币化测算新技术的出现为处理上述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处于试点阶段,测算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空间化分析和规划应用)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我国逐步迈入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发展形势波云诡谲,各种风险矛盾不断累积。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社区整体韧性,激发社区自治效能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X市J社区治理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探索构建韧性视角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从实践进程看,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经历了从权威式控制到嵌入式给予再到内生
交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者,交通强国战略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未来将以城市群为载体,依托立体交通网络,培育多级多类经济增长极,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塑造国家发展格局的核心力量。而高速铁路(全文简称“高铁”)更是以其高速、环保、舒适、便利的优势成为发挥这一作用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铁如何影响城市群经济发展,准确把握高铁带来的经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方向逐步由“增量”转向“提质”,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基层治理单元,社区治理也被认为是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随着新时代城市的发展,传统社区治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社区治理体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变革与创新。2021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老旧小区的治理也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将社区治理的研究范围聚焦于老旧小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集体所有制土地嵌入国有所有制土地导致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现象。脱离国有土地用途管制的“城中村”在城市肌理中如同肿瘤般“无序”增长,传统的城中村改造大多采取的是简单的“切除”。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识,源于之前的研究多停留在短线地去剖析和评判城中村,没有将其放到整个城市发展的长线过程中看待。一件事物的存在,可能当下是存在问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事物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且长远的,在如今图像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公益广告的传播价值运用到最佳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以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平面公益广告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探究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语法,其在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的构建上所具有的特征,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细致具体地解读一幅平面公益广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