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根瘤及根伤流特性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根瘤特性、根瘤氮代谢、根伤流液强度以及伤流液组分的比较,探讨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型大豆在进化过程中根瘤氮代谢及根伤流特性的变化,旨在寻找大豆根瘤固氮和根伤流特性进化的趋势,获得其根系固氮演变的生理学依据,期望为高固氮效率大豆品种选育和栽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型大豆的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变化在R6期均上升至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R2至R8期,三种类型大豆在根瘤的数量、鲜重及干重的变化规律均为栽培大于半栽培和半野生型大豆。2、R2期,三种类型大豆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最高,随后逐渐下降;R2至R8期,豆血红蛋白含量在三种类型大豆根瘤中的变化规律相同均为:栽培>半栽培>半野生。酰脲含量在三种类型大豆根瘤中的变化均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呈下降趋势,R2至R8期,不同类型大豆根瘤酰脲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均为栽培型大于半栽培和半野生型。R2至R8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三种类型大豆根瘤中均呈下降变化的趋势,变化规律均为半野生>半栽培>栽培。3、R2至R8期,GS活性在三种类型大豆根瘤中均呈降-升的趋势变化,而GDH活性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R8期,三种类型大豆根瘤GS和GDH活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均为栽培>半栽培>半野生。4、V4至R6期,根伤流液强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三种类型大豆中皆呈升-降的趋势变化,且三者之间的变化均为栽培类型>半栽培类型>半野生类型。V4至R6期,氮含量在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根伤流液中的变化为升-降的趋势,R2至R6期,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栽培类型>半栽培类型>半野生类型。5、三种类型大豆根伤流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皆呈下降趋势;R2至R6期,三者之间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均为半野生>半栽培>栽培。6、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根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各生育时期栽培型大豆根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半栽培和半野生型大豆。
其他文献
存储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的规模和形式成指数形式增长,进而越来越多的领域都提出了对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和分析的要求。一阶优化方法由于其每次迭代所需计算量低和收敛速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仿真技术对于卫星导航终端的测试、新体制信号的研发验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越来越多GNSS系统的建立、更多信号频点的出现、新的信号体制的使
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大,饮料企业的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但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合格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封盖不合格、液位不合格、喷码
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3种无机盐溶液KNO3、CaCl2、K2HPO4为引发剂,浓度为2%、4%,进行引发处理,研究不同无机盐溶液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
对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陆栖脊椎动物区系调查,采集了动物146种,分属21个目,52个科,109属,并对不同生境动物的分布,数量和动物地理从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汞作为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对植株的生长损害程度较为严重。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汞毒害会产生矮化、不育甚至死亡等重要的表型变异,于农业生产极为不利。水稻受到重金属汞毒害的生物学响应及基因表达变化,仍是研究非生物胁迫的热点之一。本实验采取优良品种一目惚正常植株和组织培养后的再生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0.25mM HgCl_2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生长,于不同时间采用表型观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重点目标已逐渐由常规的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发展为非常规致密油及页岩油储层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存在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地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操作简单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