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骨坏死(osteonecrosis,ON)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探讨SLE患者合并骨坏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自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初次确诊为SLE患者的信息,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ON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住院的病历资料完整的未发生ON的1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随访中的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骨坏死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立与骨坏死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SLE合并骨坏死的患者中男性有4例,女性46例,并发骨坏死病程1-240月(平均数为51.8月),并发骨坏死患者发病年龄为(36.4±12.9)岁,骨坏死发生在病程(51.8±57.5)月;SLE无骨坏死组的发病年龄为(28.4±11.3)岁。2.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的发病年龄(P=0.000)、临床有关节痛表现(P=0.000)、C反应蛋白升高(P=0.002)、红细胞压积减少(P=0.044)、高水平的IgG(P=0.017),行激素冲击治疗(P=0.000)、激素起始剂量≥50mg/d(P=0.042)及治疗第1月激素日平均剂量≥50mg(P=0.008)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患者的性别、有无发热、面部红斑、光过敏、口干眼干、口腔溃疡、脱发、雷诺现象、乏力、四肢皮疹、心包炎、心肌损害、胸腔积液、是否应用环磷酰胺及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白蛋白下降、CHO升高、TG升高、尿酸升高、蛋白尿、尿潜血、血沉增快、红细胞体积、淋巴细胞计数、AST、ALT、ALP、GGT、ALB、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抗ds-DNA抗体、抗Sm、抗SSA、抗SSB、抗U1RNP、抗Scl70抗体及C3、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SLE合并ON组与SLE无ON组在发病年龄、关节痛、高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治疗第1个月激素日平均剂量≥50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些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相关联。结论:1.发病年龄轻、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G是SLE患者并发ON危险因素;2.SLE初次治疗的第一月激素日平均剂量大于50mg/d是SLE患者并发ON危险因素;3.病程中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SLE患者并发ON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