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发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此,晚清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郑观应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而且对如何防灾和备荒提出了很多极有见地的主张。同时,他积极参与慈善实践,并最终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慈善思想。本文主要探索了郑观应的慈善思想和实践,探讨了其慈善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力图对此做出公正的评价,期冀能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郑观应慈善观的缘起。文章从时代背景和郑氏的生活背景入手,分析了西方慈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家族以及朋友等对其慈善思想的影响。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郑观应的慈善思想。文章详细考察了郑氏的防灾备荒思想以及他对于帮助广大弱势群体的见解和主张。此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该部分详细分析了郑氏的防灾思想,着重考察了其防治水旱灾等的观点。同时,也关注了郑氏的备荒思想,从四个方面对其加以详细考察;(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该部分分析了郑氏对于帮助那些灾民、无业者、猪仔以及妇女等弱势群体的观点,他主张采取“以工代赈”、“教养兼施”等措施来解决日益突出的弱势群体问题。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郑观应的慈善实践。指出郑氏的慈善活动主要有:积极参与义赈、刊行善书。郑氏不仅自己积极参与义赈组织的建设和筹集善款,而且还利用先进的媒体和撰写刊行善书积极加以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义赈活动中来。第四部分评析了郑观应的慈善观和实践活动:(一)郑观应的慈善思想及实践活动不仅扩大了慈善与救济的内容与对象,而且还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慈善经验,更是提出了在当时极其先进的防灾备荒主张。(二)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的慈善思想与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主张盲目的学习西方,含有浓重的因果报应的因素等。(三)分析了郑观应的慈善观及实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郑氏一些关于慈善救济的主张和方法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