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形象的变迁与王朔的文化立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王朔是一个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不仅书写了转型时期的一代人,也借此表达了他个人在这个时代中的经验和他对当代中国的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的看法。本文意在从王朔的小说出发,通过分时段式考察王朔文本中“顽主”形象的转变来说明王朔在思想上的变化,并辅以王朔的一系列杂文,由此来说明王朔对自己的文学动机和文化立场的展现。首先,以王朔小说创作的第一次风格转型为契机,论述80年代后期,王朔在《顽主》系列中确立的“顽主”形象,并由此确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反讽”。而他的深刻正在于这种“反讽”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调侃,也是一种政治的策略。其次,借由1989年之后王朔风格的第二次转型来分析此后其小说中“顽主”这一形象的变体。以于观为代表的“顽主”在80年代对旧体制的反抗与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到90年代表现为了“颓废”。为了抵抗这种“颓废”带来的平庸,王朔借助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重新思考“顽主”们的成长经历,试图从中找回内在支撑“顽主”的精神力量。最后,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开始,分析90年代知识界面对的“人文精神的危机”问题。王朔在这次讨论中被批评为商业化写作的代表,与人文精神的意旨相悖。然而,王朔的写作并不全然与宣扬人文精神的学者们所认为的那样。王朔在回应这次讨论和后来的杂文中,也对自己的写作动机和文化立场有一定的说明。而他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在写作上实际也与知识分子们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90年代沉寂之后,王朔创作了一系列杂文,试图塑造出自身在这个时代中的悲剧“文人英雄”角色。在这一时期,王朔用杂文将自身放置在了于观等人的顽主序列中,在面对消费时代大众文化泛滥的境况时,他个人所期望的,也是维持一种抵抗的姿态来表现对这个平庸的时代的不妥协,并自认肩负起文化拯救的重任。
其他文献
经过10年的努力,如今中海油有限公司的已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计划预算管理体系,在公司的价值提升、风险控制、目标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早在20世纪初,为适
<正>本刊第18期,我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如何形成、保持和提升心理平衡?这就涉及到心理发展问题。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颓废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对“爱欲”主题和消极死亡倾向的泛滥描写上,而这两个方面都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疾病”意象的频繁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其颓
齐永明年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变革年代,以沈约、周颙等人为首的永明诗人创造了四声韵律、平仄对仗的“永明体”。对由南朝入唐律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文惠太子
本文选取麦家谍战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麦家谍战小说叙事探究、英雄人物塑造以及文学意义等方面进行阐释和解读,运用社会历史研究、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麦家谍战小说,以新的姿
目的研究不同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为消费者选择室内空气净化器及生产厂家研发空气净化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甲醛为代表性气态污染物,依据GB/T 18801—2008《空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投资倾向、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类型对投资者投资判断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公司存在账户层面重大缺陷情况相比,投资者对存在公司层面重大缺陷情况的市
冯衍是两汉之际至东汉初年的著名文人。他生逢乱世,才华横溢,胸怀大志,一生求仕,希望建功立业。然而才高不遇的悲剧、家有悍妻的不幸,让冯衍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饱受困顿与
王振民教授新著《"一国两制"与基本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一书从政策基础、宪制依据、重大实践和比较视野四个方面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及基本法的实施作了清晰、权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