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历程批判论纲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在的教化功能,使文化在任何社会中都常被当作意识形态来运用。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主体的儒学,因其在这方面卓越的表现而成为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流,拥有超越于其它思想理论的话语霸权,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道德伦理体系。这种特殊的理论品格和基本结构在华夏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已形成。儒家“内圣外王”的终极追求实肇始于孔子的“仁”“礼”互释。孟子之“王政”和荀卿之“礼制”各自承继了孔子思想之一面。“内圣外王”对于先秦儒家已经有了一种本体论的追求与取向。 多数情况下,争论是由于我们在不同的语义上使用了相同的语言,而非观点和理念的差异。本文对于诸概念的厘定正是为了避免因视角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秦汉社会性质的界定和对“意识形态”一词的说明。 先秦儒学虽然在孔子之后有了“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的分野,“圣王”理想却是儒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正因如此,“礼”在先秦时期就已内化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从道德伦理到意识形态的性质的转变,使儒学的功能得以扩展,它同时具有了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法律规范和国家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于“儒教”之说虽存有争论,但儒学具有宗教的一些“可公度性”特征却是事实。正是在这一维度上,我们说先秦至汉代的儒学具有了“国教”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双重功能。 秦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历程是通过知识与权力的双向诉求来实现的。即,儒学以知识论证世俗君主专制政权的合理性,而君主制政权则以国家身份赋予儒学以国教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儒学与君主专制的联姻,使得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和世俗政权的合理化存在走向了具体的操作层面,而相互牵制只是彼此做出的必要妥协。中国社会的钢性的超稳定架构由此形成,此后的儒学和君主专制正是在这种互限互依的张力中发展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智顗在他的止观体系中,以高超的哲学思辨水平论述了止观与性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晚年的《摩诃止观》等著述中。止观与性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性具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绿色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能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绿色技术不仅含有技术的可行性,还包
本文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展开一幅古典、现代与后现代的时代图卷,来尝试性地分析和批判罗尔斯后期政治自由主义的思想。 罗尔斯后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考查如何使人类在多元时代
φ230/φ550铝箔轧机是一重研制的系列铝箔轧机中的最新产品,为填补国家空白项目.
作为连接不同电压等级直流母线的关键设备之一,DC-DC变换器转换效率的提高对于建立直流电网有重要意义.为了降低大功率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体积和质量,基于旋转电容构造了一
美《联合会会议录》第39卷第5期(1980年)报道:区分全身麻醉剂是以其能否使心脏对儿茶酚胺所致之心律失常的作用发生敏感为基础。儿茶酚胺在麻醉期间引起的室性心律不齐似有
科学哲学自历史主义学派衰落以后,该向何处发展,一直是科学哲学界关注的热点。近来自然主义的复兴以及自然化认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有理由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哲学又面临一次重
据调查,经常参加系统科学的田径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以,田径项目也被认为是体
期刊
花生是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主产区常年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本试验设在多年种植花生的地块,通过抗重茬剂PK在花生生产上的试验研究,以解决当前花生产区连年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