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鱼是人们喜爱的动物性食品,渔业成为我国传统产业的经济支柱之一。海鱼在消费者食用前往往要经过速冻保鲜、贮藏、运输等多个环节,会引入多种食用安全性危害因子。因此,必须在销售前对海鱼及其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进行检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现阶段在对海鱼食用安全性检测时,根据不同的食用安全危害因子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步骤繁琐、耗时长,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本研究提出将嗅觉可视化技术和味觉可视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不同海鱼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通过对可视化技术检测机理的研究,为色敏材料的筛选提供指导,从而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建立了嗅觉可视化技术和味觉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实现可视化技术对鱼类食用安全性的整体检测。(1)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筛选与常规方法检测分析选择鲐鱼和大黄鱼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鲐鱼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组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体内TVB-N值逐渐升高,第5天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定值30mg/100g;鲐鱼体内的组胺含量在第8天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定值40mg/100g。贮藏期间,鲐鱼新鲜度逐渐下降,第5天后鱼体腐败变质后不宜食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大黄鱼体内所含的重金属含量,所测全部样本中As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超过20%的样本中Pb、Cd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胺和重金属。通过常规方法检测结果的分析,筛选出海鱼食用主要安全危害因子为:TVB-N、组胺、重金属。用常规方法测得这些指标的数据,将作为实测值,用于后期与可视化方法检测结果建立相关关系。(2)海鱼贮藏过程中特征挥发性气体的确定嗅觉可视化技术是根据色敏材料与海鱼的挥发性气体反应,从而实现对海鱼新鲜度判别的。因此,先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分析贮藏过程中鲐鱼挥发性气体的具体成分变化规律,为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构建和优化提供依据。通过HS-SPME-GC-MS共鉴定出53种物质,包含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酮类以及其它类物质。其中5种挥发性气体的相对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分别是: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和甲基壬基甲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挥发性气体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分类结果与样本新鲜度的理化检测结果相一致,且贮藏天数相邻的样本在聚类图中也都很好地聚集在了一起。研究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可以用于鲐鱼新鲜度的判别。在腐败过程中,TMA在所有挥发性物质中的相对含量不断增加,且TMA是本研究所检测的新鲜度指标TVB-N的重要指标,故选择TMA作为鲐鱼整个贮藏阶段的特征气体。(3)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可视化技术检测机理分析提出采用量子化学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解析色敏材料与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反应机理,为可视化技术传感器色敏材料的准确遴选和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量子化学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通过DFT/B3LYP/6-31G(d)基组研究7种卟啉类化合物:TPP、MnTPP、ZnTPP、CoTPP、NiTPP、CuTPP、PbTPP与TMA的结合情况。它们的结合能力的排序为:MnTPP>NiTPP>ZnTPP>FeTPP>CoTPP>CuTPP>TPP,MnTPP与TMA的结合能最强,达到17.00 kcal/mol。MnTPP对TMA结合效果最好,而TPP的结合效果最差,且金属卟啉对TMA的结合能力远远强于TPP。所以在构建用于TVB-N检测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时,应该增加其他金属卟啉类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偶氮试剂与组胺的反应机理。偶氮试液对组胺检测时,在400~450nm之间有一个强吸收峰,且随着组胺浓度的增加,偶氮试液的吸光度逐渐提高,证明偶氮试液与组胺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发生了重氮耦合反应,得到红色偶合物,组胺浓度的增加,颜色越深,吸光度越强。揭示了所筛选的偶氮试剂可用于构建用于鱼体内组胺检测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采用量子化学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通过DFT/B3LYP/genecp基组(C、H、O、N用6-31G(d)基组,As、Pb和Cd原子用LANL2DZ基组)研究吡啶偶氮材料PA1-PA4、卟啉类化合物P1-P4与重金属As、Pb、Cd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吡啶偶氮材料与As、Pb和Cd的结合能的范围分别在620~690、180~210和200~230kcal/mol,卟啉类化合物在与As、Pb和Cd的结合能的范围分别在690~770、190~220和220~250kcal/mol。吡啶偶氮材料和卟啉类化合物在与三种重金属结合时都是与As的结合能力最强,结合能排序为As>Cd>Pb。卟啉类化合物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强于吡啶偶氮材料,但差异并不明显。所以,在构建用于重金属检测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时,将吡啶偶氮材料PA1-PA4和卟啉类化合物P1-P4均选为色敏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吡啶偶氮材料和卟啉类化合物B1-B9与恩诺沙星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B7的响应值与恩诺沙星的浓度的关系几乎为0,其余所选色敏材料的光谱响应值与恩诺沙星溶液的浓度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B2、B4、B5的线性关系较好,因此,在构建用于恩诺沙星检测的可视化传感器时,选择了除B7之外的8个色敏材料。(4)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检测采用所构建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对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进行检测。针对鲐鱼TVB-N含量的检测,以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检测的TVB-N含量作为对照,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鱼体内TVB-N含量的预测模型。在参数c=11.3137,g=0.088388最优情况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155,均方根误差为2.5887。针对鲐鱼组胺含量的检测,筛选偶氮试剂作为色敏材料,构建了敏感单元,将所构建的敏感单元用于组胺标准液的检测。提取敏感单元的灰度值作为可视化传感器的特征值,将可视化特征值与组胺标准液的浓度建立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26。针对大黄鱼体内As,Pb,Cd重金属残留的检测,筛选了4种吡啶偶氮类和4种卟啉类化合物构建新型味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以ICP-MS法所得到的鱼样体内重金属含量作为参照,建立基于可视化技术的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参数c=8,g=0.25最优情况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76249,均方根误差为1.2723。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新方法对As的预测能力较好,对Pb、Cd的检测能力不高,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恩诺沙星的检测,筛选出1种吡啶偶氮化合物和7种卟啉类化合物,构建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建立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恩诺沙星的SVM检测模型。在c=8,g=0.35355最优情况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了0.93836,均方根误差为9.0434,预测能力很好。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新方法能够实现对海鱼主要食用安全危害因子的快速、简单的检测。研究结果为鱼食用安全性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提高食品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检测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渔业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我国海鱼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人才竞争并不单单是指人才数量方面,同时也是人才质量方面。为了保障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优势,如何做好人才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以国有企业为例,对如何加强其人才管理工作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由于兼并重组引发的股权收购行为还将长期存在,而在股权收购行为中只有关注细节,重视其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才能使企业的股权收购工作走的更远,才能发
随着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的一种发展趋向。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混业经营的国际环境下,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双重压力使得中国金融业
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固体废物,污泥的产量已经不容忽视。简单的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占到了目前污泥处理的80%以上,类似的处理处置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使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在细胞内产外被生物膜、纳米尺寸、单磁畴磁小体的微生物。磁小体在细胞内一般呈链状排列,使菌体感受外界磁场产生趋磁性行为。趋磁细菌的磁小体不产生细胞
<正>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是以生物的某些大分子物质(主要指核酸)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它们能够稳定遗传,且遗传方式简单,可以反映生物的个体和群体特征。DNA分
我国呼叫中心产业在1998年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呼叫中心座席总数达到79311个,市场规模83.59亿元.外包呼叫中心市场处于形成中的快速增长期,设备及软件供应商
针对目前传统签到模式中存在的签到耗时较长、签到人员难以准确实时统计、极少数签到人员有意作弊或不配合签到等诸多问题,设计实现一款以Android系统平台为依托,结合人脸识
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高校全面监管和有效绩效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
宁夏中卫照壁山炼铜遗址位于中卫市镇罗镇最北部,是宁夏地区重要的青铜冶炼遗址,经文献和碳十四年代测年可推定其年代属西汉早期.文章对取自该炼铜遗址的炉渣、铜颗粒,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