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其服务对象具有遍布全国的广泛性及构成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这就要求工程资源建设既应从满足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出发,开发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资源产品,如电子书报刊、讲座、影视及科教片等,又必须兼顾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开发、建设、提供满足其特定文化需求的资源产品,如地方戏曲、民族文化等。也就是说,在工程资源建设中坚持普适性资源与特色性资源共同建设原则,通过合理发挥国家和地方两方面力量的优势作用,来丰富并完善工程资源体系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关键任务是对资源的开发建设,尤其是要把特色资源的建设放在任务的核心位置。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多样,使得文化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加快对这一资源宝库的开发、利用与服务,形成互联网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对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等具有巨大意义。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西部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特色资源建设情况,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定位、特点和建设目标以及中西部特定区域环境,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揭示其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既具有理论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可行性的中西部文化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的策略。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介绍和意义阐述,国内的研究进展,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等等。第二部分:研究涉及的基础理论。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特色资源建设的基本概念阐述,以及图书馆学相关理论,拥有获取理论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包括调查方法、调查设计与样本选取,以及调查结果。特别从中西部特色资源建设的地域环境和特色资源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调查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归纳总结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第三部分的调查分析,分别从特色资源建设水平、建设质量、共建共享程度,标准化程度、反馈机制、宣传力度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方面,指出目前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中的不足。第五部分:中西部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从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既具有理论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可行性的中西部文化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的策略和方法。第六部分:研究总结与前景展望。
其他文献
电力计量管理是电力市场营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供电企业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的手段,是供电企业和用电群体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粗放型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物理设计是VLSI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较为复杂的一步。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又把它分成划分,布图规划,布局,布线,压缩等若干子步骤。其中,布局问题是一个NP
<正>一、儿童文学(一)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的定义一直以来也没有明确说明。建国以前,受"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
近几年,中国家具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生产和贸易的扩大,使得中国家具业站在了世界贸易的前列。各个企业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在企业内部进行多方面的调整,以此来提高
数字图书馆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无论是概念上还是具体实践上都是一个挑战。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传统图书馆的评价知识已不能很好地用于数字图书馆评价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知识基础设施。新的知识设施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渠道和获取渠道,为学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南京大学、“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独立学院图书馆—滨江学院为例,
目的探索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试
<正>一、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战略驱动下,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从供给侧来看,易观智库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经
为了帮助研究人员从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科技文献中,快速高效地查阅到符合研究人员需求的高质量的网络科技文献,解决现今“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庞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