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章(或语篇)翻译是从源语语篇的理解到译入语语篇重现的整体翻译过程,与传统翻译不同的是,篇章翻译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和语境。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篇章翻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作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翻译一般采用以句子为基础的分割模式,译者也通常是以词语为操作对象,逐句翻译,但这种分割模式不利于译者对语篇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计算机辅助篇章翻译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地做出选择的过程,而做出选择的原因在于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可协商性和顺应性。计算机辅助篇章翻译作为一种语用现象,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以顺应为目的,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借助语言顺应理论,本文描述并分析了一次计算机辅助篇章翻译实践,旨在呈现出机辅条件下不同译者的工具选择和基本的翻译过程,并着重探讨篇章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译者在策略选择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受试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30名,均已选修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受试者需要使用所提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英译一篇816字的汉语语篇,并利用屏幕录像专家后台运行对翻译过程进行屏幕录像。根据屏幕录像和译文文本,本文总结出机辅条件下不同译者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基本的翻译过程,笔者发现整个机辅翻译过程呈现出动态顺应性。多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综合使用各种CAT工具,并且对于学生译者而言,谷歌译者工具包和Transmate相较于塔多思更具有吸引力。另外,从实践可以看出,语篇顺应策略贯穿了译者的翻译过程,基于机辅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笔者归纳出译者机辅条件下十种汉译英篇章翻译的具体方法,即创建翻译记忆库及术语库、译前编辑、机译修正、增补法、逻辑重组法、倒置法、视角转换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在线搜索查证法。同时,实践发现译者在篇章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均呈现出自主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将语言顺应理论运用到计算机辅助篇章翻译中,深化并丰富了翻译理论;在实践中,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提供了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