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金融集聚的影响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手段是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地方政府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它有助于完善政府治理,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金融能为实体经济供血,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集聚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对金融集聚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选取中国28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将其按照是否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于2008—2018年统计数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城市金融集聚的影响效应,同时,检验影响机制及在不同条件下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行政区划调整总体上能够扩大城市金融规模、提升城市金融密度,促进金融集聚。(2)在影响机制方面,行政区划调整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市场融合,提高城市金融集聚水平。(3)行政区划调整对金融集聚的影响效应存在地理位置异质性。它能够促进东部城市的金融集聚,扩大金融规模,提升金融密度;促进西部城市金融集聚,扩大金融规模,降低金融密度;对中部城市无显著影响。(4)行政区划调整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它能够显著促进大城市金融集聚,降低小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中等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5)我国城市整体金融集聚水平呈升高趋势,且就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来说,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据此建议:中央政府应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夯实金融业发展基础,实施差别化金融支持政策,优化城市金融集聚层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加快金融集聚,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努力降低行政壁垒,着力优化金融集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制造/再制造系统中新品与再制造品的担保策略是提升产品销量和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针对TPR(第三方再制造商)再制造模式且TPR处于领导地位的制造/再制造系统,其中OEM和TPR可分别选择对新品和再制造品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围绕双方竞争与合作的两种决策结构,探究四种不同担保模式(无产品担保、仅OEM(原制造商)提供新品担保、仅TPR提供再制造品担保以及双方分别提供新品和再制造品担保)下双方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再生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生态失调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每个供应链企业必须思考的生存之道。许多大企业正加快转型,通过采用新技术研发绿色产品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从而快速占领市场,获取效益。同时考虑在供应链企业的管理中,作为制造绿色产品的生产商大多对自己的产品抱有积极乐观,过度自信的态度,即过高估计绿色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这些生产绿色
伴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市场的繁荣促进了金融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往由银行主导的信用卡业务不再是个体用户参与信贷活动的唯一选择,近几年由非金融银行机构推出的消费金融信贷方式受到了个人群体的亲睐。消费金融信贷是一种为用户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用途的低额度借款产品,持有银保监会发放的消费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向用户提供该类信贷产品。该类产品可由用户在线上申请授权,其具有单笔交易金额低、审核流程简便
面对国内产能过剩、去库存等压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关政策引导下,国内企业迅速开拓国外市场,外汇收入逐年增加,业务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海外客户对交货期、成本、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大批量的生产订单减少,小批量的生产订单增加。为应对这个变化趋势,企业一方面需要做好海外销售业务和制造环节的集成,做到快速响应,提高运转效率;另一方面要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由客户经
随着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入,电力市场中各类交易主体的市场角色及交易行为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相应的购售电决策模型及交易机制并未得到及时调整和完善,从而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针对可再生能源参与下电力市场中的购售电决策问题展开研究彰显必要.本文基于不同电力市场交易场景,主要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参与下电力市场购售电决策问题.第三章基于居民用户可再生能源偏好,针对含有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稳增长,降排放的转型阶段,信息化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研究信息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研究了信息
自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一直是人类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有力武器,但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广泛应用,病原菌耐药性的形成日趋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生素,目前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生物的难度已愈来愈大。抗菌肽的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广阔的来源。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
2020年底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促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可持续的贫困治理目标是新时期的重要议题。贫困作为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问题,未来减贫目标依旧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而产业振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驱动力。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产业振兴,进而能够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在健全和完善各项支持“三农”优先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中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多种扶贫措施,包括政府出资建设和运营网络销售平台,帮扶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网络销售平台具有渠道优势及宣传优势,能协助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政府补贴能激励供应链中的成员参与农业扶贫的积极性,恰当的政府补贴方式能提高扶贫效率,取得更好的扶贫效果。本文从“精准扶贫”的热点问题出发,以“832平台”为例,探讨扶贫背景下“农户+企业+平台”模式农产品供
在信息技术(IT)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环境中的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原来各个分散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单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已经难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生存下来,如何应用先进IT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使得供应链整体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日益成为核心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提高运营绩效的关键。而整体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供应链管理者必须有效对供应链的整体结构以及流程等进行调整以快速识别并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