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致脊髓损伤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腰椎椎体截骨矫形是治疗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而神经功能损伤是脊柱侧凸、后凸矫形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可导致脊髓短缩,由于脊髓由双侧神经根及齿状韧带的固定,脊髓短缩与椎体骨性短缩不同步,脊髓短缩范围受限,导致脊髓机械性受力,可产生脊髓迂曲、变形,从而导致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瘫。随着脊柱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及脊髓血流监测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模型,行环脊髓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致脊髓短缩,术中监测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血流量,明确截骨短缩距离对脊髓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及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od flow,SCBF)的影响,从而确定椎体截骨短缩安全范围。方法:选取10只成年山羊做为实验动物,雌雄不限,体重32-36KG,建立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动物模型。术前行静脉输液及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术中维持循环稳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应用丙泊酚(20-25mg/kg),维持麻醉状态。将山羊固定在手术操作台上,安放脊髓监护电极:针状刺激电极置于动物头顶运动皮质区,针状记录电极分别置于两侧后肢的腓肠肌,参考电极置于相应颈部皮下,记录单次磁刺激所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在手术开始前,测定双后肢腓肠肌MEP,建立基线。手术行T10及T13椎弓根螺钉固定,环脊髓T11/12椎体截骨,然后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械纵向加压致椎体短缩(示意图1)。麻醉成功后,在手术开始前,监测双后肢腓肠肌MEP;手术显露脊髓后(截骨前),再次监测脊髓MEP,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SCBF,此血流量为脊髓正常血流量(截骨短缩前脊髓血流量);环脊髓椎体截骨术中监测脊髓MEP,防止术中操作导致脊髓损伤,影响实验结果。并于截骨完成后,测量T10/13之间距离,监测脊髓MEP及SCBF。本实验中,将山羊术中椎体截骨纵向短缩分为5期进行,每一期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具体步骤如下:第1期:截骨完成后,通过椎弓根螺钉及双侧连接杆,合抱器械进行纵向-加压短缩,监测MEP,至MEP波幅下降达正常波幅的50%-75%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2期:继续纵向加压短缩,至MEP波幅下降>75%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3期:继续纵向加压短缩,至MEP波幅为0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4期:MEP波幅完全消失0.5h内,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MEP及SCBF,观察有无变化。第5期:MEP波幅完全消失0.5h后,将短缩距离恢复至短缩前正常值,每隔10min,测量一次MEP及SCBF,观察MEP及SCBF有无变化。手术结束,取胸6水平正常脊髓及短缩处脊髓,固定液固定后,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行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超微结构变化。将上述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明确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对MEP及SCBF的影响,从而确定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安全范围。结果:第1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下降至50%-75%时,其短缩距离为T11/12均高的70.1%±5. 8%,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4. 2%±4. 3%。可以认为当截骨短缩距离小于截骨节段椎体高度的70%、小于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5%时,此时不会导致脊髓损伤,此范围是截骨的安全范围。此期监测SCBF轻度升高,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升高幅度为9.33%± 11. 3%。第2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下降>75%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短缩距离为T11/12平均高度的82. 8%±5. 4%,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99. 5%±6. 5%。即当截骨短缩距离大约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的80%及平均胸腰椎高度时,可出现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期监测SCBF显著下降,下降为正常血流的43. 6%±7.1%。第3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为0时(完全性脊髓损伤),短缩距离为T11/12平均高度的101.7%±2.9%,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122.6%±9.3%。即当截骨短缩距离大约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及平均胸腰椎高度120%时,可出现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期监测SCBF进一步下降,下降为正常血流的58.4%土8.4%。第4期.:当MEP波幅为0后的0.5h内,每10min监测一次MEP, MEP均无变化。此期SCBF持续下降,与正常SCBF及MEP阳性(MEP下降>7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SCBF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在MEP为0的10min、20min及 30minSCBF 分别下降为正常 SCBF 的 66.1%±6.0%、69.0%±6.2%、70.2%±6. 5%。在 MEP 波幅为 0 的 10min 及 20min, SCBF 下降显著;30min 时,SCBF下降不显著。表明在椎体截骨短缩至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前20min,脊髓血供下降明显,20min后,脊髓血供下降趋于平稳。第5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波幅为0后的0.5h,恢复短缩距离至短缩前正常高度,0.5h内,监测MEP无变化,波幅仍为0。说明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0.5h后,即使恢复短缩距离,恢复脊髓正常形态,完全性脊髓损伤仍无法恢复。此期监测SCBF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正常SCBF。恢复短缩后的第10minSCBF与MEP阳性(MEP下降>7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SCBF比较,呈显著性下降;但20min及30minSCBF与MEP阳性时的SCBF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短缩距离恢复至正常距离20min后,SCBF能恢复至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的脊髓血供。恢复短缩距离后10min、20min及30minSCBF分别下降为正常脊髓血流的50.2%±9.1%、45.1%±7.1%、44.5%±8. 6%。与正常 SCBF 相比,仍呈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恢复短缩距离前20min内,SCBF恢复显著,后10min,SCBF恢复不明显,趋于平稳。脊髓组织学观察HE组织染色观察:胸6水平正常脊髓光镜下可见脊髓结构正常,神经纤维排列规则,脊髓灰质和白质没有明显的出血、水肿。短缩处脊髓可见灰质及白质明显的出血、水肿,可见灰质内红细胞渗出较多;可见脊髓内微血管破裂,出血,灰质内可见小的出血灶,局部神经细胞出现肿胀;白质后外侧纤维排列混乱,部分区域可见斑点状出血,甚至成片坏死区。电镜观察:胸6水平正常脊髓电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膜完整,细胞内结构清晰,线粒体、核膜及粗面内质网完整,核染色质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染色质的凝集。脊髓轴突髓鞘排列规律,结构完整,未见分层和崩解;神经元结构正常,线粒体结构完整可见。短缩处脊髓可见中央灰质较多的坏死神经元细胞,结构模糊,细胞核溶解,细胞器肿胀,出现核膜和细胞膜崩解,透明空泡。髓鞘板层结构混乱,髓鞘和轴索间隙增大,神经纤维水肿明显。部分轴突内结构消失,可见轴索髓鞘变薄,层次结构不明显,可见脱髓鞘样变。结论: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可以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建立大型哺乳动物环脊椎截骨脊髓短缩模型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可靠。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小于截骨节段椎体高度的70%、小于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5%时,不会造成脊髓损伤,此范围是截骨的安全范围。此时可导致脊髓血流轻度增加。当短缩距离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的80%及平均胸腰椎高度时可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时脊髓血流下降显著。当短缩距离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平均胸腰椎高度1.2倍时,可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时脊髓血流下降更加明显。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通过术中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血流量,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截骨短缩导致的脊髓迂曲变形,脊髓血流的改变是产生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在神经功能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装备采购合同是装备建设的一项重要法律行为.在我国由于受理论界对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混淆的影响,一直将装备采购合同视同于经济合同.本文从界定装备采购合同属性的必要性、
针对飞机一体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复杂的权限控制需求,在RBAC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组织”这一对象,提出了改进的权限控制模型,并通过业务逻辑将权限控制细化到具体的数据对象上,实现
近日,由七〇四研究所联合国内船舶设备企业主导提出的《船舶与海洋技术油船护航拖带系统》等6项国际标准成功获得立项,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又一批优势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g-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
背景:术后谵妄是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混乱,是突发的,可逆的,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认知水平改变或感知障碍等症状。一般2~3天内自愈,很少
介绍了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微机系统与FX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讯问题,包括通讯格式和通讯软件。还介绍了采用个人计算机系统后,应用的几种监控功能。
目的:比较10600nm CO2点阵激光照射和外用维A酸制剂对Wistar大鼠皮肤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初步探讨10600nm CO2点阵激光和维A酸治疗效果的长效性和时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