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考察了三种一氯酚异构体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因为三者之间的干扰非常严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检测一氯酚三种异构体的模型。基本解决了环境水样中一氯酚异构体同时测量的难题,可不经预处理直接测定一氯酚的三种异构体。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进一步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离子液体修饰电极(MWNT-CHI-IL/GCE)电化学性能,并用该修饰电极检测一氯酚,探讨了离子液体在MWNT-CHI-IL/GCE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氯酚三种异构体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氯酚(o-CP)、3-氯酚(m-CP)和4-氯酚(p-CP)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均有一灵敏的不可逆氧化峰,峰电位分别为624mV、712mV和632m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o-CP、m-CP和p-CP分别在2.07~103.66μmol/L、1.62~138.60μmol/L和2.71~108.48μ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其检测限分别为0.9μmol/L、0.1μmol/L和0.8μmol/L。但o-CP和p-CP的氧化峰严重重叠。2.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检测一氯酚三种异构体模型的建立。使用RBF-ANN网络对一氯酚三种异构体混合组分的伏安谱图进行处理,建立了三种物质的测定模型,o-CP,m-CP和p-CP的预报误差分别为9.51%、6.11%和8.86%。总预报误差为7.87%。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比较。无论是单组分预报误差还是总误差,所建立的三种物质测定模型均优于PLS法。说明RBF-ANN可以很好地解决一氯酚三种异构体预报线性加和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了一氯酚三种异构体的同时检测。对模拟水样进行分析,回收率在96.93%~101.75%之间。3.碳纳米管/壳聚糖/离子液体修饰电极(MWNT-CHI-IL/GCE)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在修饰剂的最佳用量(2μL)下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WNT-CHI-IL/GCE在2mmol/L的K3[Fe(CN)6]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与未修饰电极(GCE)相比,MWNT-CHI-IL/GCE的电化学响应及电极的可逆性明显增强。4.碳纳米管/壳聚糖/离子液体修饰电极测量一氯酚三种异构体。以MWNT-CHI-IL/GCE作为工作电极,优化测定条件(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并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一氯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能提高一氯酚检测的灵敏度, p-CP、m-CP和o-CP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50μmol/L、0.6~110μmol/L和0.9~200μmol/L;检测限分别为0.08μmol/L、0.04μmol/L和0.1μmol/L。考察了环境水样中可能共存离子和物质的影响,除间苯二酚和苯酚外,其它共存离子和物质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干扰。进一步考察了一氯酚各异构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干扰严重。5.离子液体在MWNT-CHT-IL/GCE中的作用机理。分别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离子液体加入对p-CP的吸附行为及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改善了电极的表面性能,使p-CP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电量由45.8μc增至84.38μc,离子液体的加入还增强了膜的导电能力,加快了电子的转移速率,电子转移控制减弱,修饰电极的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变得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