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十几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癌症已经成为2010年以来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2015年约有281.4万人死于癌症,其中,恶性黑色素瘤总体发病率低,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5%,但恶性程度极高,转移发生较早,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长期以来,恶性肿瘤的经典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然而,由于恶性肿瘤往往症状隐匿、易于混淆,加之国民定期体检意识不强,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为肿瘤治疗带来困难,造成很多患者预后不佳、生存期短。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美国癌症研究进展年报将肿瘤免疫治疗评为2016年度最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非常热门,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2011年伊匹单抗(Ipilimumab)由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被证明能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的药物,2014年又相继批准抗PD-1抗体药物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单抗(Nivolumab)。在晚期病人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为病人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然而,其总体有效率仍偏低,对于非目标人群没有应答,并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等特殊的应答模式,为其疗效及预后评估带来困难。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标志物多需要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检查,取材困难,检测费用较高,并且暂无统一的检测试剂、检测方法以及阳性阈值。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肿瘤间存在密切联系,且国内外均有多项研究证明,炎症相关指标与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与多种肿瘤预后存在负相关。而两者的联合评分F-NLR评分系统也在大量研究中证实与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相关。但F-NLR评分在使用抗PD-1抗体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暂无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外周血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F-NLR评分与患者近期疗效、预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期找到更加便捷、准确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为预测患者预后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IV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患者接受抗PD-1抗体治疗前1周内的血液学检测结果,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并计算NLR、F-NLR分值。所有患者至少接受抗PD-1抗体治疗3周期(Nivolumab 3mg/kg,2周1次,Pembrolizumab 2 mg/kg,3周1次),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靶向、干扰素等治疗。每6周左右行实验室检验和CT、MRI、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近期疗效,12周后根据总体肿瘤反应分为疾病进展组(PD组)和疾病缓解组(非PD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临界值,参考Takaaki等人研究将纤维蛋白原及NLR临界值定为4。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F-NLR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结果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因素及预后因素。以P<0.05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确定中性粒细胞最佳截断值为4.66,淋巴细胞最佳截断值为1.58,血小板最佳截断值为174,根据F-NLR评分将病人分为0分(纤维蛋白原含量<4g/L且NLR<4)、1分(纤维蛋白原含量≥4g/L或NLR≥4)、2分(纤维蛋白原含量≥4g/L且NLR≥4)3组。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抗PD-1抗体治疗前F-NLR评分与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第12周时肿瘤反应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05、0.001、0.002,PD组患者F-NLR值高于非PD组患者;对PFS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DH、NLR值和F-NLR值与患者PFS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1、0.006、0.001、0.037及<0.0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得出中性粒细胞计数、LDH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0.044)。对OS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值和F-NLR值与患者OS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及<0.0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细胞计数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F-NLR评分系统可以评估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近期疗效,PD组患者F-NLR值高于非PD组患者,F-NLR值低的患者可能更能从治疗中获益;F-NLR值与患者的PFS、OS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不能作为其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研究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 BNP水平的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参考依据。(2)研究风眩III号方治疗阴虚阳亢证患者的疗效,
随着我国加人WTO,护理人员与国外同行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技术以及本专业发展
会议
第一部分68Ga-DOTATOC在国人正常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目的研究68Ga-DOTATOC在国人体内正常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长海医院行68Ga-DOTATOC P
本文深入研究了氧化硼与氮化铝原位反应的条件及反应过程,并初步探索了反应热压烧结的工艺,在此基础上外加一定量BN制备出一系列BN-Al_2O_3复合陶瓷,主要研究了氮化硼含量对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以及高温性能的影响,阐明了BN-Al_2O_3复合陶瓷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规律,提出了BN-Al_2O_3复合陶瓷的高温质损机制。通过对氧化硼和氮化铝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过程分阶段进
本论文以秦岭南坡锐齿栎、油松、桦木和云杉四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立地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秦岭南坡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均为A层显著高于B层高于C层(P<0.05)。(2)秦岭南坡油松和桦木林土壤A、B、C三层有机碳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锐齿栎林土壤A、B、C三层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
目的:通过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采取鼻用类固醇激素或鼻用类固醇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的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结果和症状评分,试图
目前高职院校的护理英语教学还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文提出护理实训室情境交际教学模式。把临床护理英语教学分为基础护理和专项护理两个板块,从内、外、妇、儿四个
本研究以秦岭南坡主要林分(锐齿栎、油松、桦木和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秦岭南坡主要林分类型林下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另外,分析了四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秦岭南坡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异系数高达0.49,表明该地区SOCD空间变异较大。土壤A、B和C层
目的1探讨共培养条件下转染miRNA-10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 of rats,AMs)的内质网应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2通过检测AM内ERS相关标志物
研究目的: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同时我国也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在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