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人格与诗歌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咏作为宋初三大名臣之一,有着多元化的人格追求。“剑侠”与“书生”、“尚武”与“崇文”、出仕与归隐、“刚直”与“圆融”的多种人格矛盾,和谐统一在张咏身上,遂成就了他的事业和声望。张咏的诗歌创作和他的人格追求互为表里,譬如,他入仕之前的诗作主要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入仕以后的作品却时时流露出归隐出世的超逸情怀。久戍边地的特殊经历,使张咏的边塞诗充满苍凉情韵;而怀古、咏物、怀乡及赠答之作,则展示着一介书生多愁善感的本色。当然,《乖崖集》中最受人称道的,还是那些关注民生,针砭时弊,有着讽喻功能的作品。从整体上讲,张咏能够自觉继承“风雅”传统,有着“革弊复古”的自觉意识;他和王禹偁、田锡等人一道,为超越平浅斗凑的五代诗风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张咏的前期创作与后期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变化轨迹与作家人格的转易基本同步。总之,张咏虽以“武干”著称,但他在宋初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近现代诗歌面呼应时代的表意吁求,引入“非诗”因素,一面又须维护文体、审美的底线,进行“诗性”规约,这是其变革所面临的张力症结。它或隐或显地贯穿在晚清诗界革命和五四新诗运
元嘉时期,用典之风盛行,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与鲍照的诗文中亦出现大量用典现象,但学界对此研究尚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并未对三家诗文的用典进行整体性研究,尤其是对三家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对那些用抗抑郁药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来说,电脑游戏有助于改善病情。
“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这随意而不负责任的一句话,成了多年来压在很多老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都认为73是一个坎,过了之后就可以活到84岁,而84则同样是一个坎。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少老人到了73岁就会压力很大,成天惶恐不安,认为自己要“过去了”,连吃饭睡觉都受到了不少影响。  究其根源,在于73、84是两位圣人的忌辰。圣人孔子73岁去世,孟子则是84岁去世。很多人就会想,
人格问题涉及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与主观性。本文所说的人格,是指整体性地呈现于文学家作品与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电气安装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若电气工程一旦存在质量与技术上的问题,不仅会对后期电气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展。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而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傻子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类特殊形象,他们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人物画廊里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形态各异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机械与信息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促进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极
过分抱怨,不良情绪会传染  一项资料统计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到30次,但他们却毫无察觉。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她们下意识的抱怨不仅使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破坏家庭的氛围,往往引发矛盾。很多孩子表示,妈妈的这种抱怨情绪直接导致家庭气氛消极紧张,自己连大气儿都不敢喘,生怕引火烧身。  “感觉在她眼里就没有高兴的事,总是抱怨周围的一切都跟她作对,就连去市场买菜,都埋怨卖菜的故意将烂菜缺斤短两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