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首次提出。目前,“普惠金融”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金融发展理念,已成为全世界认同的的金融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在十八大后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党的执政纲领正式有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金融覆盖面和渗透率要不断提高,积极发展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三农”金融、小微金融、社区金融等金融服务水平,保护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权益,使广大人民权重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由此凸显了发展普惠金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使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也将是中国未来金融转型和改革的其中目标。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西藏人口中农牧区人口占大多数,2014年人均GDP约占全国的65%,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15年,国家改变了以往的定位(正式确定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既满足了国家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是结合西藏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暴露出的一些发展问题,使得构建一套符合西藏发展的普惠金融政策框架是实现西藏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西藏普惠金融发展和构架西藏普惠金融政策框架,是西藏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定位的重要工作。  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关于西藏普惠金融政策发展的系统性理论文献偏少,未形成较为系统性的理论著述,因此本文希冀通过对西藏普惠金融公共政策支持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性的提出适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普惠金融公共政策框架,能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提供参考意见,并以此促进西藏金融业、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新教师,光靠对工作的热情和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成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在有限的时间中开发幼儿的无限潜能,同时更要把快乐还给孩子.
始于1951年的公费和劳保医疗等传统医疗保险模式带来了我国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1998年我国在镇江、九江进行两江试点,开始实施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统账结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具有中国特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事业单位改革,多年来逐步推进,工作效率得到了普遍提升
学位
中学生在日常作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疏懒、害怕、厌烦、抵触、被动、无奈、随便应付等诸多消极心理.感受生活粗心、写作练习粗糙、阅读借鉴粗浅等三大不良习惯使中学生在作
改革开放以来,跟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停前进的步伐,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日益更新,特别是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如今,迫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应树立创新思想,创造“互动式”教学活动情境,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县域经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未来的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
土地的农转非是指农用地转变用途,变为非农用地的过程,包括交通、居住、工业、服务业等城乡建设用地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在各种动力和影响因素的推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