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insulin)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可导致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异常。胰岛素长期缺乏可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成为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将突破3亿。在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中,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近年来Ⅰ型降血糖药和Ⅱ型降血糖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无法阻止糖尿病的高发率。新型降血糖药的开发研究迫在眉睫。升麻族(Tribe Cimicifugeae)植物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主要成分之一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是天然存在的3-苯基-2-丙烯酸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其作用与α1-肾上腺素受体及阿片μ受体有关,有可能成为降血糖药的一种全新作用机制。根据前体药物原理和药物拼合原理,对异阿魏酸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有望为Ⅰ型降血糖药的开发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以异阿魏酸为先导化合物,经酯化反应和Knoevenagel-Doebner缩合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化合物,其中14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包括:以异香草醛和肉桂酸为原料,合成了9个(2E)-3-[4-甲氧基-3-[(2E)-(3-苯基)-2-丙烯酰氧基]苯基]-2-丙烯酸苯酚酯类化合物(L11L19);以异香草醛和丙二酸为原料,合成了3个(2E)-3-(3-羟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苯酚酯类化合物(L21L23);以异香草醛和氰乙酰胺为原料,合成了2个(2E)-2-氰基-3-取代苯基-2-丙烯酰胺类化合物(L32、L33)。所有新化合物均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以胰岛素为阳性对照药,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初步胰岛素生长因子类似物筛选模型——葡萄糖消耗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μg/ml时,除化合物(2E)-3-[4-甲氧基-3-[(2E)-(3-苯基)-2-丙烯酰氧基]苯基]-2-丙烯酸-(4-乙氧羰基)苯酚酯(L15)外,其余15个化合物对Balb/C 3T3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葡萄糖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其中,L13、L14、L19和L22的促葡萄糖吸收率达30%以上(同浓度下,胰岛素的促糖吸收率是60.26%) ,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初步讨论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发现化合物的结构影响活性,以电性效应和位阻效应为主要因素。目标化合物结构中右侧苯环如连有吸电子基团则化合物活性升高,连有供电子基团活性降低;若连有体积较大的取代基也影响化合物的活性。目标化合物的确切降血糖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自由基氧化损伤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有无作用。 方法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 15例 ,神经系统正常的外科手术腰麻病人 2 0例 ,采集脑脊液后用高
作为大众媒体传播的主要的内容之一,广告在现代社会已无处不在。广告一方面传播着商品信息,履行着商业的本质,伎人们接受其推销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
目的:研究双表达TCRα12-2和TCRVβ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PBMC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以后的TCR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有很长的交往历史并在交往过程中促进了两个民族的联系和合作。阿拉伯国家的汉语教学始于二十世纪,语言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形成产
本文通过对韩国财团的演变路径和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其利弊,并提出我国有针对性的发展企业集团、实现产融结合、推行集团多元化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笔者从自动化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能力要求等角度分析了自动化工程系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科建设的规划与设想,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每年夏季的这个时候,正是高校首饰设计专业展示毕业设计的时刻。毕业设计展是学习首饰设计的在校学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创作思路
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胡斌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首次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就
以创业者在工作中的个人学习为出发点,将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变量导入到创业者工作场所学习对自身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可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