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明显,疗程长,复发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是导致GD临床症状和治疗棘手的关键原因。既往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在GD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micro RNA(mi RNA)作为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可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发挥。此外,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0872和815707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明显,疗程长,复发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是导致GD临床症状和治疗棘手的关键原因。既往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在GD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micro RNA(mi RNA)作为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可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发挥。此外,自身抗体的产生常继发于炎症细胞浸润甲状腺局部,而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是参与趋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DC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至外周组织的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目的:研究GD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mi RNAs表达谱及mi R-4443参与GD发生、发展的机制,并研究GD患者血浆和CD4+T淋巴细胞中CCL21水平及调控其表达的因素。方法:运用Microarray芯片方法检测未治疗的初诊GD患者(u GD)及正常志愿者(h CD)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mi RNAs表达谱;根据芯片结果和既往文献报道,挑选8个mi RNAs进行realtime PCR扩大样本验证;将u GD患者的mi RNAs相对表达量与GD相关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与GD最相关的mi R-4443进行深入研究;分选CD4+T淋巴细胞,转染mi R-4443 mimic或inhibitor后,观察mi R-4443对CD4+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增殖的影响;通过报告基因,表达分析和小分子干扰RNA(si RNA)实验证实mi R-4443作用的靶基因和靶通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血浆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CL21的表达情况;分析CCL21与临床参数和骨桥蛋白(OPN)的相关性;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成对照和不同浓度人重组OPN(r OPN)处理组,培养结束后立即分选纯化CD4+T淋巴细胞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检测CCL21表达情况。结果:u GD和h CD的mi RNA谱存在显著差异;扩大样本验证后发现mi R-4443与GD相关临床参数显著相关;mi R-4443在u GD患者中显著上调,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恢复正常水平;mi R-4443可增加CD4+T淋巴细胞分泌包括IL-1β、IL-6、IL-17、IFNγ及CCL21在内的多种炎症和趋化相关细胞因子,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增殖;mi R-4443可直接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RAF4)的3’UTR结合以抑制其表达,从而激活NF-κB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u GD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TRAF4表达下降,且与mi R-4443水平显著负相关,当抑制其表达后有类似于过表达mi R-4443的作用。u GD患者血浆和CD4+T淋巴细胞中高表达CCL21,CCL21在GD缓解后才恢复正常水平;CCL21水平仅与TRAb正相关,与其他GD相关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关系;血浆CCL21水平与血浆OPN水平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r OPN可促进CCL21的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结论:GD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上调的mi R-4443通过抑制TRAF4的表达以促进NF-κB通路活性,从而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功能,参与GD发生、发展的免疫致病过程。CCL21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监测GD病情及复发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AT-PLC-γ1对T细胞的分化调控及其可能相关机制,以及就哮喘中LAT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方法:(1)构建LAT质粒,基因测序检测LAT质粒内c DNA序列正确性。(2)使用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构建哮喘小鼠模型,滴鼻法体内转染LAT质粒,Real-time和Western blot检测LAT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转染时间节点。(3)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
研究背景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介导了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EA)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IL-6诱导STAT3磷酸化,是调控na?ve 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关键;SOCS3是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负反馈调节蛋白。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进而减轻Th17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但是HO-1抑制Th17细胞分
研究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猪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模型。质谱检测发现,在糖尿病小猪模型中,发生支架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组织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含量要显著高于非支架再狭窄组。因此,我们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MGB2蛋白浓度与支架再狭窄是否有关。同时,通过小鼠股动脉损伤模型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探究了HMGB2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方法和结果:25
目的: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是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一种活性二羰基分子,也是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前体物质,可能参与糖毒性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明确细胞内MGO在介导高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拟通过体外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经高糖刺激后胞内MGO来源的AGEs(MG-H1)水平和乙二醛酶1(Glo1)表达的影响;观察MGO清除
研究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的转变,探究常用影像学检查在甲状旁腺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优缺点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治疗的共597名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000-2010年与2011-2015年先后两个时间段中PHPT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的差异。使用一整套的精神心理学量表,评估PHPT患者的认知情况并与正常对照比较,了解
目的:总结垂体柄增粗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垂体柄增粗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构建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从而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方法:1、针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PST患者共计26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对其人口统计学、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2、针对2012年1月1
研究目的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MTP)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异八聚体酶复合物,由4个α亚基(MTPα)和4个β亚基(MTPβ)组成,参与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循环反应的最后三步催化反应。近期研究发现MTPα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肥胖于本质上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体积增大的状态
目的: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急剧增加,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是其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强度连续治疗性超声波(therapeutic ultrasound,TUS)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加速缺血组织的再血管化,但是否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缺血症状,目前尚无报道。
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都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都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肥胖和糖尿病与脂肪组织特定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而甲亢是一种多基因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两方面研究单个基因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贡献:一是研究脂肪组织中单个基因对肥胖和糖尿病的调控;二是从遗传学角度探索单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甲亢发生的影响。脂肪因子Mimecan在肥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rictor敲除小鼠骨表型改变及其机制;探讨人群血清Sema3A与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采用成骨细胞特异性rictor敲除小鼠(Rictorob-/-),对照组采用Rictorf/f小鼠,通过双能X线、micro-CT以及组织切片检查观察小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变化;三点弯曲实验分析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通过动态及静态学组织切片分析、血清骨转换指标以及骨组织mRNA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