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奇异的插曲》中的尼娜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的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一生曾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擅长人物心理最深层次的东西并且经常能给读者和观众带来内心的震颤和共鸣。自其作品问世以来,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但运用心理学对奥尼尔的研究极为有限。奥尼尔对佛洛伊德理论极感兴趣,因此找到《奇异的插曲》和佛洛伊德理论的切入点是有现实依据的。本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对尼娜性格以及她最终的人生悲剧的成因进行分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家、剧本概述、文献综述、文学理论。分析了奥尼尔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热衷,来说明佛洛伊德对《奇异的插曲》的影响。第一章分析了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如何在尼娜这个角色上体现以及人格结构如何影响她的命运。自我毁灭是自我在本篇剧本中的最终产物;尼娜无法抵制的欲望和对责任的逃避使得种种邪念由此而生,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她与外界隔绝,这都对人物的人格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父亲悲痛而死,丈夫猝死,儿子最终离她而去的悲剧。超我是文中唯一的道德源泉。尼娜对她人的理解,对朋友的关心,尤其是超我的监管作用在尼娜身上的体现都对本我起到了一定的威胁和限制作用。但由于力量过于弱小导致了悲剧。人格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格的扭曲,也是产生悲剧的部分原因。第二章对人物的性格从爱欲和死欲两方面进行分析。尼娜对丈夫、朋友的关心和对生命的孕育为他们创造了相对和平舒适的生存环境。但来自于尼娜强烈的死欲和其带来的对外部世界的巨大破坏:自责、仇恨、破坏最终摧毁了美好的世界。本文通过爱欲和死欲对人自身作用的对比来展示死欲的强大力量。爱欲在尼娜身上的体现,与强大的死欲相比,脆弱的不堪一击。第三章讨论了防御机制在人物性格上起到的协调作用。戈登的死去使尼娜无法接受,萨姆工作上的失败使尼娜压抑。为了满足欲望同时使超我接受,所以她尝试去寻找其它的替代:和伤残士兵发生关系等。最后她通过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焦虑,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本文在结束时指出,奥尼尔笔下的尼娜-神经质女性是她所处社会和文化的牺牲品。她在错误的方向上以自身的微薄之力抗击着命运,这体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理解。通过对这个病态女性的描写,他实际上是在呼唤改变整个病态的社会。
其他文献
通过对过程工业和离散制造业不同特点和智能制造的不同目标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效化与绿色化为目标的过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的涵义和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智慧优化
Verschueren语用学综观下的顺应理论,为研究语言在不同语境中动态顺应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相互适应过程是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由于翻译是一种动态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篇文章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对美国热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会话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幽默的目的。   幽默是一个古老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先秦时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从内容上看上,它博大精深,里面洋溢着老子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悟和辨证思考。从形
期刊
期刊
文章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仪对香兰素在0.1-2.5THz波段的光谱特性进行了测量,并用Gaussian09软件对香兰素分子振动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香兰素在2.12THz的吸收峰是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创作的硕果累累,她的名字在美国的文学界家喻户晓。自发表第一部小说起,她就一直关注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