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稳定氧化锆-硅酸镧复合氧离子导体的制备、导电性及相关机理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ab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复合材料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元的纳米特性和复合特性于一体,从而在性能上表现出优于或完全不同于单个组元的特性。纳米复合后,两相界面占体积比例高,且由于结构的差异在界面处产生高密度缺陷。而界面缺陷区中,空间电荷的重排以及晶格失配引起的应变势场对材料综合导电性的变化产生重要作用。因此,纳米复合技术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为改善氧离子电解质材料的离子导电性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结合8mol%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和磷灰石型硅酸镧(La10-xSi6O27-δ,LSO)的结构和物化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以及两相含量的变化研究复合电解质导电性的变化并讨论相关机理。在交流阻抗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Zview软件模拟晶粒和晶界电阻电容值变化时材料总电导的变化规律。另外,还重点讨论了晶粒纳米化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纳米尺寸下晶界特性的转变及其产生的效应。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利用共沉淀法合成YSZ和La10-xSi6O27-δ,对比并讨论结构变化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着重讨论立方和四方YSZ结构转变方式以及转变前后载流子浓度及导电通道的变化。分析了La含量变化时磷灰石结构的变化及其如何影响氧离子通道,进而影响材料导电性等问题。(2)通过固相混合的方式将YSZ和LSO纳米粉体复合制备成两相共存的氧离子复合电解质。通过LSO含量的变化,结合空间电荷理论、界面应变场理论和渗流理论讨论两相复合后材料的导电机理。分析认为对于高缺陷浓度的氧离子导体,复合界面区的空间电荷层非常窄,对材料综合导电性的影响可忽略。而界面应变区内的应变和位错群则是氧离子迁移的关键通道并主导界面导电,结合渗流理论说明导电通道的连通性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3)利用改性共沉淀法制备了YSZ-15wt%LSO纳米复合氧离子导体。主要分析讨论沉淀体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的机制以及产生的效应。聚乙二醇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将沉淀粒子分隔防止团聚,而柠檬酸则是通过静电排斥作用使颗粒分散。另外,纳米颗粒的高活性和高表面能为陶瓷烧结提高了驱动力,体积扩散是材料收缩致密化的关键因素。(4)制备并研究了LSO基体中含有10wt%YSZ时材料导电性的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结果和相关界面导电理论,分析了复合引起的晶格畸变以及界面区缺陷浓度对导电性的影响通过阻抗谱分析,讨论了不同温度及测试频率下晶粒和晶界导电方式的转变。认为在LSO-10wt%YSZ复合电解质中,晶界导电性质的转变和提高对材料整体导电性变化产生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夏天,去萧山开启一场自驾之旅.先去进化镇,这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历史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厚;再到东方文化园,一览千年古刹杨岐禅寺的庄严恢宏之风采.rn乡村文化与文艺演出的
期刊
在这次疫情地图中,开化县是浙江省内少数的零感染地区,让人不禁感叹,生态极好的钱江源头,果然是人世间一方悠然飘逸的原生态净土.以钱江源头原始森林为保护主体的钱江源国家
期刊
大约六七年前,我去外地坐高铁坐飞机已经不随身带书了,原因一是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二是住下之后好像也完全不能静心看书,打开电脑就让我忙得不亦乐乎了,而我带去的书又舍不
期刊
采用溶剂热方法,以氯化铋(BiCl3)为铋(Bi)源,硒(Se)粉、碲(Te)粉为Se源和Te源,二亚乙基三胺(DIEN)为溶剂,制备了Bi2(Te1-xSex)3三元系纳米片(x在0-1范围内可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
孟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地处滇川藏交界处的巴拉格宗就藏着香格里拉的大美,却少为人道.巴拉格宗,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区域,群山环绕,外人难得进入
期刊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曾孕育出闻名世界的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后者更是成为了前哥伦布时期北美洲最大的国家阿兹特
期刊
对于东京土著中村先生来说,日光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去消夏和寻觅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前往的理由:“相比东京、大阪的繁华,东北三城(茨城、枥木、福岛)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那
期刊
又到了去海岸线浪的季节了.海边是什么模样?苍翠的山头,叠嶂的当地民居,安静的小渔村,蜿蜒的沿海公路,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海平面,说要拍一部青春电影,也不过分的.rn去青岛?去
期刊
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香味.生长在农村的我,对“柴火饭”有一种天然的眷念.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速而繁复,每天准时吃一顿美味晚餐似乎已成奢望.至今念念不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