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原则之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势下,国家的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各项法治事业迈向新的台阶,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关系到该国的人权保障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疑罪从无原则的研究就又有了新的、特殊的意义。疑罪从无原则是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所增加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我国的刑事法律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正处于转折时期,法律的滞后性与现实的超前性总是存在着矛盾,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对“疑罪从无”做了明确规定,学术界也对于“疑罪从无”的相关理论做了很多讨论与研究,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阶段,疑罪从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完善,虽然《刑事诉讼法》对疑罪从无做了规定,但是我国现行的配套制度跟不上,比如我国刑诉法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二是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的司法观念还是秉持原有的、传统的办案观念,观念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整个司法观念的转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新过来,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在探究了原因后,我们就要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主要从立法的加强和司法观念的转变两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疑罪从无原则。本文是沿着“现状—原因—对策”的写作思路展开的。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在本部分首先通过介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两个案例,让我们可以对于疑罪的处理有个大致了解,其实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疑罪从无原则的贯彻、落实的力度是不够,我们通过阅读报纸、网络了解到,司法机关对于疑罪按照从无处理总是显得不那么大方。冤案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司法的不信任与反感,对于“疑罪”做从无处理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二部分是疑罪从无原则的概述。在本部分首先介绍一下“疑罪”的概念,学术界对于“疑罪”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接着分析下形成“疑罪”的原因,从成因入手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疑罪”。然后介绍“疑罪从无”的历史沿革。我国《刑事诉讼法》“疑罪”的处断原则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疑罪从赎”“疑罪从轻”“疑罪从挂”到现在的“疑罪从无”的历程。现代各国立法基本上都有“疑罪从无”规定。第三部分是有关疑罪从无原则的价值分析。在本部分主要阐述了疑罪从无与人权保障、司法公正、诉讼效益三者的关系,说明了规定疑罪从无原则与认真地实施疑罪从无原则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紧接着阐述了确立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该原则的确立对于办案机关、被追究人和司法资源的节约都是有利的。第四部分介绍我国法律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对“疑罪”的处理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处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五部分从观念的转变与立法的完善两方面来阐述,以期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刑侦民警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构建科学的刑侦民警考核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刑警队伍的内在活力,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竞争择优氛围,
针对大庆石化公司45万吨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工艺,以天然气、空气、水为原料生产氨。主要包括天然气转化、净化、压缩、合成等工序。本研究采用通用的国际流程模拟研究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的整体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缓解和克服铁路职工职业倦怠,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铁路职工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失地农民非农技能的缺乏导致其就业困难,伴随着失地农民的出现而产
纪检监察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司法实践问题,对于惩治腐败、保护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纪检监察证据经过司法审查转化为刑事证据,既可以严厉打击腐败,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的临床、病理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光镜观察33例PUNLMP石蜡切片,并与同期收治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结果33例PUNLMP乳头表面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具有简便快捷、保密性、一裁终局、以及裁决执行有保障等其他争议解决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才使得仲裁越来越受到国
减刑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犯罪人的悔罪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种行刑制度。我国减刑制度是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对犯罪人的改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在之后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在我国日趋严峻,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专题研究,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措
<正>语文教学应该做到在最典型的人物边绘声绘色地驻足,在最生动的故事里绘声绘色地畅游,在最感人的情节中绘声绘色地品味。唯有如此,才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