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当代农村老人生活状态研究——以河南K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如何妥善处理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从宏观上对养老保障、养老金、社会支持等制度层面进行考察,或者将老人作为一个需要照顾和特殊对待的群体研究其特点,很少将老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其微观生活状况进行研究,对老年人内心世界和具体行动的关注也很少。笔者认为,“养老”对老年人而言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而是一个继续展开的主动过日子的过程。本研究采用参与观察、访谈和文献收集等方法,以“过日子”这一动态的过程为视角,通过对河南K村的实地研究,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与家庭关系等维度的描述,揭示他们怎样通过资源的配置和交换、精神的自我调节来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本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成为一个被照顾和特殊对待的群体,他们不仅依然从事着各种劳动,而且还会“容忍”子女的“啃老”。但由于进入老年后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一些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变得劣势,尤其是儿媳地位的提升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生活,家庭生活对老年人逐渐产生了建构与消解的双重影响。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获取更多的养老资源,老人们一方面会积极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来积攒资本,尽量减少对子女依赖;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加注重与子女、儿媳进行资源交换,以便换取子女的养老保障(特别是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另外,面对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降低,老人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落和压抑,而他们通常却会通过一系列自我精神调节的方式来实现精神层面的平衡。
其他文献
文化认同现象是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传播、融合,甚至是冲突而产生的。随着不同民族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日趋频繁,文化涵化和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此情境下,蒙古族大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逐渐允许并开始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得一大批中小型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社会支持”的内涵、外延做了多方面的讨论。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国内在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
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当代农村主体人群的“80后”青年在思想观念上也日趋开放化和多元化。因此,他们的生活状态应该引起重视,
中老哈尼族边民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基于共同地域背景,同属的族群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在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恋爱、婚姻缔结上呈现出独特的风俗与样式。现
新型二元醇模试装置模拟工业装置具有技术新、工艺新的特点,同时物料凝固点高,反应涉及的压力大、温度高。为有效的管控风险,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模试装置的危险、有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娱乐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当前文化娱乐生活状况,对认识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讲事故责任的划分及处理意见rn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如何划分事故责任和提出处理意见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事故责任的分析和划分必须在查清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事故
婚恋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于恋爱、择偶、婚姻家庭等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对人们的婚恋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婚恋价值观的是否健康合理,直接影响着人
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壮大已是大势所趋,面对这个逐渐壮大的群体,如何让其在“村官”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要在工作上给予帮助之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