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探测率高稳定性小尺寸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甲氨基铅卤化物(CH3NH3PbX3)为代表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直接带隙、高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寿命等优异的光电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钙钛矿光电二极管的探测率已突破1013 Jones,极具应用潜力。然而,已报道的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器件大多数尺寸较大(光敏面积集中在0.05~0.2 cm2),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高像元密度成像阵列中的应用。此外,受限于钙钛矿材料的高缺陷态密度及热不稳定性,钙钛矿光电二极管的实用进程严重受阻。本论文聚焦于实现面向高像元密度成像阵列的高探测率、高稳定性、小尺寸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器件,旨在解决目前小尺寸器件存在的探测率较低及热稳定性较差等主要问题,从能带工程、缺陷钝化和组分工程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优化电子注入势垒抑制反向注入电流、钝化缺陷降低暗电流以及引入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双元阳离子与混合卤素钙钛矿材料,实现了兼具高探测率与高稳定性的小尺寸(光敏面积为50 μm×50 μm)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器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能带工程出发,提出了一种有效抑制反向注入电流从而提升探测率的策略,即通过选取能级匹配的空穴传输材料提升电子注入势垒以抑制电子注入电流。研究了具有不同电子注入势垒的空穴传输材料对器件暗电流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子注入势垒更高的PTAA和NiOx为空穴传输层的光电二极管器件暗电流相较于以PEDOT:PSS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验证了反向注入对暗电流的贡献。以NiOx为空穴传输层构筑实现了高性能小尺寸pin结构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光敏面积为50μm×50μm,外加偏压为-0.1 V时暗电流密度为1.07×10-7 Acm-2,响应度为1.1 AW-1,探测率为6×1012 Jones,响应/恢复时间为5μs/15 μs。2.钙钛矿多晶薄膜中缺陷密度较高,会引起较高的表面漏电流和产生-复合暗电流从而降低探测率。从缺陷钝化出发,探索并获得了有效的表面缺陷和体缺陷钝化策略,并通过对比获取影响暗电流的主要缺陷类型。通过引入正丁胺盐(BAI)钝化钙钛矿薄膜表面碘空位缺陷,降低表面漏电流,在外加偏压为-0.1 V时,器件暗电流密度降低一个数量级至9.93×10-9A cm-2,探测率提升至1.6×1013 Jones,响应/恢复时间降低至3μs/8μs,验证了由于表面碘空位缺陷产生的表面漏电流对器件暗电流的贡献。此外,通过对钙钛矿中进行路易斯碱尿素掺杂协助晶粒增长钝化晶界缺陷,降低产生-复合暗电流:外加偏压为-0.1 V时,器件暗电流密度降低至3×10-8A cm-2,探测率为1.3×1013 Jones,响应/恢复时间为4μs/12μs。通过对比表面碘空位缺陷钝化与体内晶界缺陷钝化对暗电流的抑制作用,表明表面碘空位缺陷产生的表面漏电流相比于晶界缺陷产生的产生-复合电流对器件暗电流的贡献更大。3.为了提升钙钛矿光电二极管的稳定性,从组分工程出发,采取双元阳离子与混合卤素策略提升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以实现高稳定性钙钛矿光电二极管。采用FAI和CsI全部取代MAI,PbCl2和PbBr2部分取代PbI2,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光电转换性能的Cs0.15FA0.85Pb(I0.95Br0.017C10.033)3钙钛矿薄膜。基于该Cs/FA混合卤素钙钛矿,以及上述优化的器件结构工艺与参数,构筑并制备出了兼具高探测率与高稳定性的pin结构小尺寸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光敏面积为50μm×50 μm,外加偏压为-0.1 V时暗电流密度为1.6×10-8Acm-2,响应度为1.74AW-1,探测率高达2.5×1013 Jones,响应/恢复时间为48μs/35μs。此外,该器件展现了优异的连续开关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600次连续开关后器件光电流与暗电流依然保持稳定,同时,器件在85℃连续加热400小时后光响应保持稳定。综上所述,本论文聚焦如何实现高性能小尺寸钙钛矿光电二极管这一前沿难点领域,针对小尺寸器件中如何提升探测率与稳定性这一关键问题,从能带工程、缺陷钝化及组分工程出发提出了对应的有效解决策略:提升注入势垒抑制反向注入电流、钝化缺陷降低产生-复合暗电流以及引入具有更高稳定性的钙钛矿材料提升器件稳定性,阐明了影响器件探测率与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最终获得了兼具高探测率与高稳定性的小尺寸钙钛矿光电二极管,为实现钙钛矿基高像元密度成像阵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和CO2的过度排放引起了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利用太阳光和光催化材料将CO2转化为高价值产物,是解决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虽然光热催化CO2还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高效光热催化剂大多基于贵金属材料,其高额的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应用。另一方面,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不能实现高效利用整个太阳光谱,导致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因此,寻找全太阳光谱强吸收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实
学位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其中,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凭借强而稳定的荧光性能、表面可修饰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构建了外泌体包被的多功能荧光硅纳米颗粒,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实现肿瘤的联合治疗。具体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首先,简要概述外泌体纳米递送系统的
学位
由于化石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危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本世纪的重大课题。其中,将储量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技术获得广泛关注。由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双载流子传输特性、高迁移率、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缺陷耐受性和可溶液加工等优势,钙钛矿光伏在太阳能的开发中脱颖而出,其能量转换效率在近十年内迅猛增长,逐步逼近硅基太阳能电池性能,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化潜力。钙钛矿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的功能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检测有害气体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主要以无机氧化物材料为灵敏层,其存在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等缺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其成本便宜、材料丰富、分子可设计、可室温工作、工艺简单等优势引起大家的重点关注。然而和传统无机气体传感器相比,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性能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同时其传感机理不清晰。本课题组在
学位
目前,有机小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在发光二极管中的重要应用是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其中有机发光材料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核心,近年来在窄带隙的深红/近红外领域亟待开发;而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限,并且由于钙钛矿表面特有的卤素空位等缺陷造成的非辐射复合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使得具有界面钝化缺陷作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中的
学位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癌症治疗领域的明星手段,但临床响应率低和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化疗相关毒性相比,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作较迟但病程很长。其中,肝脏是最频繁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器官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肝炎。目前临床上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手段主要是暂停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使用和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停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会影响癌症患者的抗癌疗效,全身性应用
学位
近年来,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基于全聚合物的光伏器件转换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论文以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制备为基础,主要研究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传输机理、器件表现与薄膜形貌之间的联系,聚合物材料结构对形貌以及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系统深入研究了基于PCBM,非富勒烯小分子和共轭聚合物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
学位
在大数据时代,神经形态计算体系得到了飞速发展,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各种交叉领域,其在自动驾驶技术、图像识别处理、医疗诊断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进展与成果还是基于传统计算机通过软件算法的设计而实现的。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计算机由于运算单元与存储单元相互分离的特点,在信息处理时,数据需要不停地在两个单元间进行传输,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数据处理效率而且带来了巨大的额外能量消耗。因
学位
得益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领域,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然而,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广,能源存储需求进一步扩大。在规模化应用面前,锂离子电池开始暴露制作成本高昂及能量密度受限的短板,发展更具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新型高性能储能装置逐渐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从降低电池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与金属锂相比价格更为低廉的碱金属,例如金属钠、钾等
学位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是目前制备光电器件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使用界面工程调控钙钛矿的研究层出不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效率屡创新高。然而,关于钙钛矿各功能层界面载流子的传输、界面的电子结构、能级排列以及离子迁移等机理方面的问题却鲜少提及。因此,本文使用光电子能谱(XPS,UPS),掠射角X射线衍射(GIXRD)等技术,从界面分析的角度出发,在制备出高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