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硫化物和聚酰亚胺纳米材料的制备合成及其在新型电池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领域,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然而,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广,能源存储需求进一步扩大。在规模化应用面前,锂离子电池开始暴露制作成本高昂及能量密度受限的短板,发展更具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新型高性能储能装置逐渐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从降低电池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与金属锂相比价格更为低廉的碱金属,例如金属钠、钾等;从提升电池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开发水系电池或全固态电池等体系。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论文针对两类具有低成本和高安全特性的新型电池-钾离子电池和水系锌离子电池,通过液相合成或熔融合成法,对材料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和精细调控,并制备成电极进行电池的组装和测试,均实现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三项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层间距扩大的MoS2/碳纳米管复合物(exp-MoS2)。材料呈现均匀纤维状,碳纳米管既是MoS2纳米片的支撑载体,也对MoS2的成核和生长发挥了诱导作用。通过合理调控反应条件,将外部离子限制在层间,可以显著扩大exp-MoS2纳米结构的层间距,对于降低扩散能垒,实现离子的快速可逆存储具有重要意义。将exp-MoS2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电池可以在200 mA/g下达到~520 mAh/g的高比容量,也能在1000 mA/g的高倍率下实现稳定循环。(2)为了解决钾离子电池中有机电极材料面临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设计了两种由酸酐与三聚氰胺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的聚酰亚胺材料(PPI、NPI)。得益于聚合物稳定的共轭结构,电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被有效抑制,导电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将两种聚合物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电池均可以实现高容量和稳定的存储性能,而且PPI和NPI也分别在2000 mA/g和3000 mA/g的高倍率下展现了出色的可逆循环能力。此外,PPI和NPI也可以作为钾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充放电,实现了聚酰亚胺在储钾方面的双重效用。(3)通过溶液法构筑了一种一维链状结构的VS4纳米片,并探究其电化学储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用作正极材料时,VS4可以实现较高的质量比容量(500 mA/g下容量为~107 mAh/g)、突出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5 A/g和10 A/g下均能稳定循环1000圈,容量分别为~65 mAh/g和~62 mAh/g)。结合循环后的电极形貌表征,我们推断这种优异的循环性能主要来源于电极材料独特的链状构型及良好的形貌稳定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纳米材料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其中,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由于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表面易修饰性和稳定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本篇论文探究了基于荧光硅纳米颗粒的细胞迁移抑制剂在肿瘤的抗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和抗肿瘤转移领域的应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阐述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学位
随着工业化社会不断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逐年增加,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研究话题。在不同的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光热催化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热催化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仅依靠太阳光提供动力将温室气体CO2和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色H2高效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CO。然而,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和CO2的过度排放引起了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利用太阳光和光催化材料将CO2转化为高价值产物,是解决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虽然光热催化CO2还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高效光热催化剂大多基于贵金属材料,其高额的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应用。另一方面,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不能实现高效利用整个太阳光谱,导致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因此,寻找全太阳光谱强吸收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实
学位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其中,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凭借强而稳定的荧光性能、表面可修饰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构建了外泌体包被的多功能荧光硅纳米颗粒,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实现肿瘤的联合治疗。具体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首先,简要概述外泌体纳米递送系统的
学位
由于化石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危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本世纪的重大课题。其中,将储量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技术获得广泛关注。由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双载流子传输特性、高迁移率、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缺陷耐受性和可溶液加工等优势,钙钛矿光伏在太阳能的开发中脱颖而出,其能量转换效率在近十年内迅猛增长,逐步逼近硅基太阳能电池性能,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化潜力。钙钛矿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的功能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检测有害气体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主要以无机氧化物材料为灵敏层,其存在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等缺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其成本便宜、材料丰富、分子可设计、可室温工作、工艺简单等优势引起大家的重点关注。然而和传统无机气体传感器相比,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性能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同时其传感机理不清晰。本课题组在
学位
目前,有机小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在发光二极管中的重要应用是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其中有机发光材料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核心,近年来在窄带隙的深红/近红外领域亟待开发;而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限,并且由于钙钛矿表面特有的卤素空位等缺陷造成的非辐射复合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使得具有界面钝化缺陷作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中的
学位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癌症治疗领域的明星手段,但临床响应率低和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化疗相关毒性相比,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作较迟但病程很长。其中,肝脏是最频繁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器官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肝炎。目前临床上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手段主要是暂停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使用和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停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会影响癌症患者的抗癌疗效,全身性应用
学位
近年来,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基于全聚合物的光伏器件转换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论文以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制备为基础,主要研究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传输机理、器件表现与薄膜形貌之间的联系,聚合物材料结构对形貌以及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系统深入研究了基于PCBM,非富勒烯小分子和共轭聚合物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
学位
在大数据时代,神经形态计算体系得到了飞速发展,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各种交叉领域,其在自动驾驶技术、图像识别处理、医疗诊断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进展与成果还是基于传统计算机通过软件算法的设计而实现的。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计算机由于运算单元与存储单元相互分离的特点,在信息处理时,数据需要不停地在两个单元间进行传输,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数据处理效率而且带来了巨大的额外能量消耗。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