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于2017年10月出版,它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特色的国情、方针和政策。它为外国读者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然而,在翻译本源概念过程中如何将将蕴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传达给译语读者是本研究的重点,这不仅对本源概念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能促进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本研究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及其英译本中的本源概念为研究对象,以Vermeer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尝试探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并与何元建教授的研究结果对比,以期探索政治文本的翻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共出现403条本源概念,可分为文化本源概念、政治本源概念、社会本源概念、经济本源概念、生态本源概念,分别为227条,148条,66条,40条,22条。(2)译者主要使用了五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合译、换译和省略,分别占比47.9%,42.5%,6.1%,1.3%,1.7%。其中,直译和意译的使用频率较高,换译、合译和省略则很少在译文中出现。因而,该书的翻译模式总体呈现出直译>意译>合译>换译>省略的趋势。(3)只有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完成翻译任务,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总之,小说与政治类文本中的本源概念翻译模式不尽相同,在翻译政治类文本中的本源概念时,译者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原文本中的本源概念,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倾向于采用直译>意译>合译>换译>省略的翻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