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板栗内皮作为吸附剂处理重金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如下处理:(1)寻找合适的脱除板栗内皮色素的提取溶剂及考察影响脱除色素的因素和最优工艺;(2)通过改性的手段(如:酸性甲醛、顺丁烯二酸、辐照、改性剂-辐照双重改性等方法)使脱除色素后的板栗内皮能够达到有效去除水溶液中Pb2+和Cd2+的目的;(3)应用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4)考察了影响改性板栗内皮吸附Pb2+和Cd2+吸附率的因素,如温度、p H值、吸附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应用响应面试验,寻找改性板栗内皮吸附Pb2+和Cd2+的最优条件;(5)消化试验验证改性板栗内皮对Pb2+和Cd2+的实际吸附能力;(6)用不同无机酸对吸附Pb2+和Cd2+的板栗内皮进行解析,找到合适解析剂,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回收。具体结果如下:色素的提取溶剂:Na OH溶液比乙醇、Na2CO3能够更好的将板栗内皮中的色素类物质提取出去。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料液比>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80、温度70℃、提取时间5h、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板栗内皮色素提取率可达到14.07%。脱色板栗内皮对重金属Pb2+和Cd2+的吸附率比天然板栗内皮的吸附率分别低12.62%和22.79%,通过顺丁烯二酸、酸性甲醛、辐照、辐照-顺丁烯二酸、辐照-酸性甲醛改性处理后吸附结果表明,0.5mol/L顺丁烯二酸对Na OH脱色板栗内皮进行改性较其他改性方法可有效提高对重金属Pb2+和Cd2+的吸附率。改性板栗内皮对Pb2+和Cd2+的吸附能够更好的拟合Langmuir模型,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91mg/g和51.28mg/g。温度升高利于吸附的进行,表明吸附为化学吸热过程;热力学参数说明吸附水中重金属Pb2+和Cd2+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和体系无序性增加,焓变说明吸附机理为氢键力、偶极间力作用。改性板栗内皮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更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分别达到0.9999和0.9997。单因素试验表明:改性板栗内皮对Pb2+和Cd2+的吸附p H范围较广,随着p H的增大吸附率增大显著;在0.5~1h范围内,对Pb2+和Cd2+吸附率均在90%以上,为快速吸附阶段;对Pb2+吸附在5h之后吸附率上升趋于平缓,对Cd2+吸附率在5h达到最高,在6h之后下降;在浓度相同的前提下,吸附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容量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却下降显著,为了尽可能高效的利用吸附剂,故在Pb2+40mg/L,Cd2+30mg/L的模拟废水环境条件下选择投加量为4g/L;当初始浓度低时,Pb2+和Cd2+能够充分与改性吸附剂接触,所以吸附效率较高,吸附容量增加较大;但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吸附位点逐步饱和,吸附率较低,。响应面试验获得改性板栗内皮吸附Pb2+最优条件:吸附时间为5.72h,吸附温度为59.23℃,溶液p H为6.16,吸附Cd2+的最优条件:吸附时间为4.43h,吸附温度为55.99℃,溶液p H为6.06。对Pb2+和Cd2+的最高吸附率为99.76%和98.90%。消化试验证明,改性板栗内皮与天然板栗内皮相比较,改性板栗内皮可以有效的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Pb2+和Cd2+。选择HCL作为吸附着Pb2+的板栗内皮的解析剂,解析条件0.2 mol/L HCL,解析温度为30℃,时间为2h,解析两次,解析率最大为94.3924%,浓度为23.51mg/L;选择H3PO4作为吸附着Cd2+的板栗内皮的解析剂,解析条件0.2 mol/L H3PO4,时间为3h,解析温度为30℃,解析两次,解析率最大为84.5880%,浓度为15.68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