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与观众关系研究(1896—1937)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观众即观看与消费影片的大众群体,作为一个群体的概念,观众不单单是电影的消费者与欣赏者,在影片的创作与发展方向上,观众也通过一种“隐形”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作为电影消费者的大众,其观影习惯也是在观看外国电影中逐步培养并形成的。外国电影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之际,越来越多的国人也走上了摄制影片的道路,可以说,早期电影观众的审美变迁同中国电影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电影技术与内容的进步促使观众审美进行改变,观众审美的提高又对电影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电影放映场所愈加现代化,现代化专业影院的出现又对观众的观影行为进行制约。在电影与观众这种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之下,国产电影在技术上从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转变;内容上由奇观电影向叙事电影转变;观影场所上由公共场所向专业的影院迈进。而早期的电影观众也随着电影的发展在审美水平、行为礼仪上不断做出调整与改变,与此同时,观众的数量也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可以说,早期电影的历史,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电影观众的成长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早期观众在态度上经历了从被动的接受电影向主动走入影院转变;阶级构成上由以上层阶级为主到向中下层阶级蔓延;数量上由人数鲜少到壮大,不同的时期电影观众展现出了不同的变化与特点,总体上由传统戏曲影响下的观众特点向现代化新型电影观众转变。本文共分为四章,力图在研究中结合电影创作、电影放映、电影接受的变化来论述电影观众与电影发展的互动与影响,并呈现出观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从而在纵横交错的电影历史中绘制出电影观众的成长历史。第一章论述了早期电影传入初期电影观众对电影接受态度的转变,由被动观影向主动观影转变;第二章论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商业浪潮下,市民阶级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及其类型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电影技术与创作变化对知识分子以及影迷大众观众群体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电影观众的现代性特征。第四章是总结章节,主要论述了电影观众与电影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闭合关系,探究观众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国,近Ic年更以12%的速度增长,目前肉类总产量超过6000万t/年,人均年消费sok已担加工肉制品所占比重尚不足5%,故肉制品在我国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及良好
【正】 谁都会承认,哲学中的时空和自然科学中的时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应该怎样才能确切地区分开来?本文想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时空表象概念,并论述它的多样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胃癌的初始阶段。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GEB)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传统草药,在
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医药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销售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其主要源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不能相互平衡。本研究
以草莓鲜果为原料,利用果脯加工技术和180℃、2-3min高温焙香工艺生产草莓脯果脯 粒香脆,酸甜适口。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他们认为:共产
介绍了东海大桥的健康监测系统。围绕东海大桥管理养护的需求,研究设计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方法,确定了监测内容和布点原则,设计了桥梁结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刈割是草地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呼吸是碳循环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向大气中输出碳的重要途径,其轻微的变化都将会引起大气中CO_2的剧烈变化。因此,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刈割的响应对于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农业大学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只有平时敢拼命,战时才能不丢命。刘珪坚持挑战极限、严格训练,有意识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险,把困难设足,锤炼了官兵危中
报纸
本文研究了在边界和算子摄动相结合的情况下高阶常微分方程特征值与特征函数的摄动,把摄动问题A<sub>6</sub>,μ的特征值λ<sub>ε</sub>,μ和特征函数y<sub>6</sub>,μ(x)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