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小城镇居民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重点表现在三大方面:公共道德方面,伦理道德方面,以及职业道德方面。这些道德问题对小城镇的建设,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道德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回顾我国上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乡村教育家。他们各自提出了各自的乡村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当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成分。因此,本文将对这些乡村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并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从中寻找与针对我国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相关的启不。首先在引言中介绍了理论缘起、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已有关于乡村道德教育思想和小城镇道德教育的研究做了综述,并介绍了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上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分别从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出发,从中挖掘出这些教育思想中包含了怎样的德育思想,其中包括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情志教育,陶行知的真人教育,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分析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以及这些思想蕴含着怎样的理论价值。第二章对我国当代小城镇居民的道德现状展开调查分析。从上世纪初乡村教育家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公共道德问题、家庭道德问题、职业道德问题三个维度出发,对个案小城镇的道德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与上世纪初的中国乡村做对比,分析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并出现了哪些新问题,问题出现的同时,道德发展状况有何进步。从而为第三章,从实际调查的角度,来寻找相关的启示。第三章是从上世纪初乡村教育家的思想出发,结合第二章调研的成果,探寻对我国当代小城镇道德教育的启示。结合实际,分析了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对于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启示,梁漱溟的情志教育思想对于解决家庭伦理道德问题的启示,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思想对于解决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启示,陶行知的真人教育对于帮助小城镇居民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