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活垃圾成为主要污染源,而生活垃圾污染正是由于农户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不当处置造成的。伴随着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结构复杂化,加之农村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生活垃圾造成的面源污染难以治理成为共识。环境治理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农户的生活垃圾处理行为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农村环境类基础设施的缺乏进一步限制了农户的生活垃圾处理行为。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对农户环保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和支付意愿的内外维度模型,即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考察农户的环保特征。内部维度指农户的行为选择和支付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其内生变量包括环境意识、个人特征、情景因素等;外部维度指外部制度环境,从城乡环境管理二元结构出发,结合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指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是影响农户行为选择和支付意愿的重要外生变量。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支付意愿正是在内在作用机理和外部制度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模式,基于价值信念理论的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模型,并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对农户行为选择、支付意愿的作用途径。使用全国5省101个村庄共2028个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模型中,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便利性、村庄布局、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对社会情景因素的进一步分析显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便利性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行为的最关键变量。对农户生活垃圾处理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表明,环境意识、受教育程度、是否提供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等变量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概率;而环境意识、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变量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水平;支付意愿测度结果为,全国样本农户的支付意愿为每月每户3.4678元,每年约41.6元;各省农户的支付意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需求分析显示,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范围为0.38-0.70%,并且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欠发达省份对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需求最为迫切。从村的角度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农业、工商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有助于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是影响农户行为选择、支付意愿的重要外生变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水平能够提高农户的环境意识,进而提高其生活垃圾收集的行为,并提高农户的支付意愿。从整体上来看,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农户面临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硬件”缺失和环境意识低下的“软件”缺失的双重约束;从农户角度看,农户环保行为特征表现为有限环境意识和有限环境行为相结合;农户对于环境类公共产品的需求强烈,但支付意愿较低;村依然是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的主体,增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供给能够改善农户的行为选择,提高其支付意愿。结合已有结论,从内部作用机理和外部制度环境角度提出提高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