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臭氧化的城市污水再生技术研究及再生水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残留的毒害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的回用途径对人体健康和受纳水体的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危害。因此,城市污水再生的经济开发和安全保障问题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以臭氧化污水再生技术及再生水安全保障为核心,对基于臭氧化的污水再生技术的处理效果与处理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围绕再生水的回用安全,开展了再生水水质安全指标体系、水质生物毒性综合评价以及再生水水质综合评价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传统二级处理能够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但是出水仍然无法达到回用标准。臭氧化深度处理过程能够综合改善出水水质。投加3 mg/L的臭氧能够有效降解水中致色物质,色度去除率达85%以上,且对嗅味也具有较高去除率,能够有效提高出水感官可接受度;对COD、DOC和UV254等宏观有机指标的平均去除率为20.3%、18.5%和69.2%;臭氧化对水中PPCPs类有机污染物也具有较高的去除率,3 mg/L的臭氧投加量对磺胺类、土霉素类抗生素的去除超过90%,雌激素类污染物的去除率也达到85%以上。   2、臭氧组合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研究表明,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常规指标的去除与单一臭氧化处理差别不大。水质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组合工艺能明显改善雌鱼生殖能力和生产质量,并显著提高鱼卵的孵化成功率,但仍不能完全去除二级出水中的致畸等污染物。对MBR/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出水进行O3,NaClO以及O3-NaClO联合消毒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消毒,针对混凝沉淀砂滤出水,联合消毒时当O3投加量为2mg/L,NaClO投加量为1 mg/L时,出水大肠菌群≤3 cfu/L,即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3、根据对再生水回用途径及影响因子的分析结合再生水回用安全标准制定的原则,建立了再生水安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质常规指标、病原微生物指标、毒害有机污染物指标、综合毒性指标以及特异性指标。就指标体系中所涉及指标的分析方法以及标准限值等进行了综述。以不同处理工艺过程及出水为评价对象对水质综合毒性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水厂外,大部分再生水厂出水急性毒性EC50普遍大于100%,根据评价标准再生水厂出水急性毒性属于无毒。臭氧化过程及次氯酸钠消毒过程均可以导致出水急性毒性增加但不超限值,仍属安全范畴。  
其他文献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是病毒生命活动周期中的核心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与病毒自身的两大核心组成成分有关:一是病毒基因组,二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聚合酶。由于病毒是属于完全依
EB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是由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使用burkitt非洲儿童的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方式而建株。EB病毒在人群中具有普遍感染性,在全球
樊钰辉 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西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水彩协会理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师从于老教授康庄先生、现中国美院辜居一先生、汪晓曙先生,后在陶瓷艺术上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的指导,致力于美术教育和陶瓷艺术创作近20年之久。在国家级、省级刊物《美术界》、《艺术教育》、《中国陶瓷》、《大江周刊》、《星火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Caspase是一类主要参与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6(Casp6)属于细胞凋亡亚家族,具有较短的pro-domain,是下游effector caspase(也有文献称为executioner)
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提出了众多的设计方法,如扩展的Kalman滤波器方法、坐标变换法、类Lyapunov方法。本文基于Lyapunov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方
智能服装是电子信息学科、材料学科、纺织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结合与交叉的产物,能够监测人体外部环境及内部状态的变化,具有携带方便、实时监测等特点。心动信号是重要的人体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远程监测是智能监控系统向智能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论文设计基于STM32和Qt的远程监测系统方案,通过本地客户端平台实现对远程环境内静态参数和动态场景的实时监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