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钛合金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摩擦学是摩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与生物有关的摩擦学问题。医用材料的生物摩擦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尤其是人工关节等植入物体。医用钛合金作为常用的人工关节材料之一,尤其是Ti-6Al-4V,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其摩擦系数高和耐磨性差,易导致周围组织发炎及假体无菌性松动,进一步导致植入物寿命缩短。多壁碳纳米管(MWNT)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和一定生物相容性,在摩擦学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MWNT进行羧基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CMWNT)以作为医用钛合金表面涂层材料,研究其生物摩擦学特性,以期改善医用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延长其作为人工关节材料的寿命。本研究可为拓宽CMWNT在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浓酸氧化法制备了CMWNT,SEM表征结果显示,MWNT和CMWNT为管径在纳米级别的管状结构,CMWNT表面较为光滑且管径略小于MWNT。FT-IR结果表明,与MWNT相比,CMWNT表面引入了羧基,说明MWNT被成功羧基化。分散性实验证明,CMWNT可以稳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保持长时间不沉降,比MWNT具有更强的亲水性,氧化效果好。(2)采用自组装方法,引入APS和DA双过渡层,成功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CMWNT涂层。对CMWNT分散液浓度、超声时间以及反应时间进行了探讨,通过摩擦实验和磨损表征,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2 g/L,超声10 h及反应48 h。基于筛选后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了A-CMWNT样品,通过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检测表明CMWNT已经成功制备在样品表面。摩擦试验显示,CMWNT涂层在干摩擦下有明显的减摩效果。另外,在干摩擦和SBF润滑条件下,CMWNT涂层抗磨损效果优异,这与CMWNT的自润滑性能有关。干摩擦下,频率越大,载荷越小,涂层的COF越小。SBF溶液下,频率越大,COF越小。磨损率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载荷及频率范围内,涂层有着较为优异的抗磨损性能。(3)采用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CMWNT涂层。对CMWNT分散液浓度、电流密度以及沉积时间进行了探讨。通过摩擦实验和磨损表征,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1 g/L,1 m A/cm~2及沉积30min。基于筛选后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了E-CMWNT样品,通过SEM、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表明CMWNT已经成功制备在样品表面。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的CMWNT涂层空隙率较大。CMWNT涂层在干摩擦下有一定减摩效果,SBF润滑条件下无减摩效果。SBF润滑条件下的CMWNT涂层抗磨损效果优异,而干摩擦下抗磨效果不明显。在干摩擦和SBF润滑下,频率越大,涂层的COF越小磨损率越大。干摩擦下,载荷越小,COF越大。在载荷10 N、频率5 Hz时,CMWNT涂层破裂,但仍有着一定的抗磨损性能。(4)在干摩擦下,自组装法制备的涂层可以有效降低COF 40%、磨损率30%,而电化学法无明显降低COF作用。SBF下二者均使COF增大,磨损率显著降低90%~93%。两种方法制备的涂层结合力相差不大(24 N左右),自组装法制备的涂层厚度较大,这可能是由于DA过渡层的强粘附性所导致。自组装法制备的涂层在涂层破裂之后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这可能与自组装法中引入的双过渡层有关,通过物理黏附和化学反应增强了涂层的性能。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是在摩擦过程中主要的磨损机制。在摩擦副之间的CMWNT发生滚动摩擦,有效减少了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保护了基底,从而降低了磨损率。SBF溶液中的水分子形成润滑层,与CMWNT的协同滚动摩擦作用使得涂层的生物摩擦学性能大大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小说《米》(苏童所作)和其英译本Rice(Howard·Goldblatt翻译),从Eugene·A·Nida的五大文化系统切入,按物质、生态、社会、宗教、语言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对《米》原文及译文展开深入分析,指在发现和探究译者在翻译《米》中的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在分析中发现,在处理《米》中生态、社会、宗教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既能传达出原意,又能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文化;
在近些年中,硅基光电子器件在通信领域上很受人们的欢迎,其中全光开关在光互连和光通信网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光控制光的优势,全光开关可以避免光信号到电信号上的转换,从而实现的高效的信号处理。众所周知,大量的全光器件是基于半导体材料(Si,In P和Ga As等等)完成的。然而这些平台中却存在双光子吸收(TPA)效应和自由载流子吸收(FCA)效应,这对于器件的功耗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消
本文从认知隐喻理论出发,以小说The Women Upstairs(《楼上的女人》)选段为翻译文本,重点从认知视角分析了英汉翻译中隐喻的四种映射机制,即映射、零度映射、再映射和消解映射。同时,结合具体的译例,对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及其背后原因进行探讨。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英汉翻译能帮助译者跳脱出传统修辞意义上对隐喻的理解,找出语言隐喻背后的思维概念层面上的隐喻,此外也能使译者用目标
本文以美国20世纪心理学界传奇导师威廉·沃克·阿特金森的《如何解读人性的内在状态和外在形式》前三章的汉译为例,立足社科类心理学题材作品的严谨性与可读性两大特征,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出发,分析笔者翻译该书时在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四个阶段采取的专词专译、一词多译、虚实互换、繁简互换、拆解语素、重构语序等翻译方法与处理方式,以期为同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之后,愈发关注译者的文化身份在翻译策略选取时发挥的作用。译者的文化身份受其自身生活经历和社会身份影响,具有多重性。本文以The Joy Luck Club程乃珊译本为例,首先分析程乃珊文化身份的多重性——作者和译者兼任、民族性和国际性交融,再进一步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分析程乃珊多重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策略选取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程乃珊在译者和作者多重身份影响下,对文本语言采用直译意译相
科普文本意在向公众普及科学方法、知识和思想,语言往往流畅自然且兼具文采。因此,译文能否再现原文文本特点,获得最佳可读性至关重要。笔者以《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第一章翻译为例,结合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可读性下的科学性、流畅性和文学性三方面,归纳总结科普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期能够有助于指导往后的翻译实践。
科普文本是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以科学普及为目的的文本。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交际翻译理论力求使译文呈现为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形式,以对读者产生意义作为翻译的标准。本文从词法和句法的层面对《十种药物——药材、药粉、药片影响下的药物历史》第二章的翻译实践展开分析,在词法层面,根据交际翻译理论可以更好地处理一词多义、词性转换等情况的翻译。在句法层面,交际翻译理论在被动句、从句、逻辑的调整、意义的显
本文结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重点围绕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这一主题,以科技文献汉译为例,分别从词汇、语句、语段等层面入手,分析了科技英语文体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同时针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可行思路展开了研究。整个过程既借鉴了前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融入了自身对于行业的理解和相关从业人员经验的积累,并在理论层面有了一定的提升。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他认为译者要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从而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以期与读者更好地交流。笔者希望通过对Butt Wars:The Final Conflict这部儿童科幻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及对这一作品的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探索在儿童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的翻译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是如何体现的,从而使目标读者充分体会到儿童科
在组织工程中,以硅酸盐为基础的生物活性玻璃(BG)能够促进多种组织的修复,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Si及其衍生材料对于多种细胞和多种生物过程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机制还尚不清晰。目前对Si及其衍生材料的生物活性研究集中在Si离子对特定生物信号的激活,但现有研究不足以解释Si离子的生物学效应涵盖多种细胞和信号通路。本论文将从Si离子与细胞膜流动性的角度,证明Si离子能够增强细胞膜流动性